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47章 宿命的重逢(求保底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7章 宿命的重逢(求保底)(1 / 2)

朱雄英在武英殿至今没有话语权,这实际上是朱元璋对朱雄英的保护,避免朱雄英在很多问题上,过早暴露自己的态度。

砸人饭碗如同杀人父母。

朱雄英这番话要是传出去,立刻会成为士绅公敌,管你 不 呢。

今秋重开科举,各地乡试都已经进行完毕,应天府的第一名,乃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。

方孝孺之父方克勤曾任山东济宁知府,涉“空印”案被处死。

方孝孺自幼天资聪颖,每天读的书超过一寸后,人称“小韩愈”。

去年方孝孺因吴沉、揭枢的推荐,被朱元璋召见,朱元璋非常欣赏方孝孺的端庄和才华,对朱标说“此庄士,当老其才”。

朱标并没有将方孝孺召入东宫,也没有放方孝孺回家,而是留方孝孺在应天准备科考。

方孝孺高中第一名解元后,朱雄英在文华殿见到了方孝孺。

朱雄英现在每天只需到文华殿报个到,不用看朱标批阅奏折了。

这也是没办法。

朱雄英要在武英殿观政,要管武校,在女校还有兼职,还要分管冶金清吏司和研究所,自己还有学业,实在是无暇分身。

朱雄英对方孝孺非常好奇。

传说方孝孺被姚广孝称为“天下读书人的种子”,却在朱棣造反后,被朱棣诛十族。

是不是读书人的种子且不说。

诛十族是不可能的,除非朱棣将蜀王朱椿的儿子全部杀死。

方孝孺生于元至正十七年,人长的很端庄,一看就是个很正直的人。

朱标和方孝孺颇有渊源。

宋濂曾担任东宫赞善大夫,在文华殿为朱标讲读经书,算朱标半个老师。

方孝孺曾拜师宋濂,是宋濂的得意门生。

这么算的话,朱标是方孝孺的半个师兄。

方孝孺高中第一名解元后,其才学与品行愈发受到东宫重视。

恰逢文校成立,李希颜被任命为学督,春和宫正需为皇孙择良师。

朱标念及方孝孺乃宋濂高徒,与自己有同门之谊。

且其人性情端庄,治学严谨,正是教导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绝佳人选。

于是一道谕令,召方孝孺入文华堂,担任两位皇孙的老师。

方孝孺治学严格,朱允熥因为字写的潦草,又被朱标打手心,眼泪汪汪的看着朱雄英,想让朱雄英拯救他于苦海。

朱雄英爱莫能助,老哥也是自身难保,老弟你自求多福吧。

和朱允熥相比,聪明好学的朱允炆,颇受方孝孺的喜爱。

看着这对师徒命运般的重逢,朱雄英只能说好自为之。

冬至前,应天普降大雪。

吕氏“贤良淑德”,命人往飞龙宫给朱雄英送新衣服。

朱雄英本想束之高阁。

转念一想,朱雄英往坤宁宫跑一趟,找马皇后要了几个针线活极为出色的宫女,用同样的布料,连夜做了套一摸一样的。

布料都是出自内库,其他都好办。

唯独衣服的隐蔽位置,绣有春和宫的标志,这个比较麻烦,几名宫女轮班,忙活了整整一夜,才做的尽善尽美。

转天中午,朱雄英在春和宫吃午饭的时候,当着朱标的面,郑重表达了对吕氏的感谢。

“雄英你在飞龙宫要照顾好自己,莫要让你父王担心——”

吕氏看着朱雄英身上的新衣服,满脸喜色。

朱标看着眼前的母慈子孝,非常满意。

常森不解。

朱雄英不解释。

史载朱雄英暴毙而亡,具体死因没写。

既然是暴毙,那说法就多了。

巧合的是,朱标也是暴毙。

朱元璋虽然是病逝,但并没有按规矩停灵27天,当晚入殓,七天下葬,甚至没给各地藩王进京祭拜的机会。

父亲死了,居然不让儿子祭拜,这还是把“天理人伦”写入《祖训录》的明帝国吗?

朱雄英怕死,春和宫之前送来的点心,朱雄英从来都不碰,当着春和宫总管的面,给所有人分食。

春和宫只送了一次,之后就再没送过。

现在想想也是谨慎过度。

哪有一上来就冰火两重天的啊,小火慢炖才是正经。

冬至当日,燕王朱棣返京。

朱棣这一趟不仅是叙职,顺便也要把燕王妃接回顺天。

朱雄英没有随朱元璋去武英殿,随朱标在文华殿等朱棣。

朱棣至正二十年生人,今年刚满23岁。

洪武三年,朱棣被封为燕王,十三年就藩,去年首次率军出征草原,斩获颇丰。

皇家礼仪繁琐,朱棣先给朱标和朱雄英见礼,朱标和朱雄英再给朱棣回礼,然后才到东暖阁叙话。

“胡虏都是骑兵,来去如风,若以步兵出击,则被胡虏玩弄于鼓掌之中,故而咱和二哥率骑兵出击,不追胡虏的骑兵,专挑胡虏的部落打,灭其族裔,掠其牲畜,临走再放一把火,将草原烧个精光,犁庭扫穴——”

朱棣提起去年的出征,说的眉飞色舞,端的是慷慨激昂。

“四弟,燕地沦于敌手数百年,你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燕地的治理上。”

朱标更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