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56章 虎力太孙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6章 虎力太孙(1 / 2)

临近年末,诸王并勋贵的年礼陆续送至飞龙宫。

朱雄英本以为去年情况特殊,年礼才格外隆重。

没想到今年的年礼比去年更重。

这也正常。

今年诸王和勋贵就跟商量好的一样,送到飞龙宫的年礼,数量较春和宫虽然减了一等,质量却更胜一筹。

尤为引人瞩目的是,诸王和勋贵送来的年礼中,都有数量不等的良马。

诸王财大气粗,送来的几乎都是汗血马。

勋贵中只有常茂和蓝玉送来的是汗血马,其馀公侯虽然不是汗血马,也都是一等一的良马。

秦王朱樉和西平侯沐英的礼单里,甚至还有食铁兽和战象。

朱雄英投桃报李,在金三拟定的回礼中,加了望远镜和手铳。

望远镜已经开始制造,受限于加工能力,产量非常低,尚且不具备大规模装备明军的能力。

手铳也已经开始生产,内造的手铳,性能如何且不说,至少卖相一流。

年底武校大评比,再次引发了勋贵的关注。

武校每月都会进行大评比,在体能基础上增加了骑术、箭术、操舟、兵法等等。

年底的大评比之所以引发关注,是因为这一次要演示的是燧发枪。

朱元璋对武校还是很重视的,羽林卫都还没有全部换装燧发枪,武校的燧发枪已经人手一支。

随着各地卫所将官子弟陆续抵达应天,武生规模已经增至2600人,远远超出朱雄英的设计。

朱雄英的设计中,武校两个千户所,共计2240人。

之所以超编,原因是各地卫所主官纷纷将嫡长子送入武校。

武校刚开学的时候,在京的勋贵心存疑虑,和把嫡长子送入武校相比,更倾向于带在身边亲自调教。

各地卫所主官不同,即便很多卫所主官的嫡长子已经超龄,还是不约而同的把嫡长子送过来,求一个亲近 的机会。

这下在京勋贵的默契被彻底打乱。

卫所主官的嫡长子,未来多半会继承父辈职位,成为各地军事主官。

于是就有勋贵想把自己的嫡长子送入武校。

勋贵的名额有限,进一个就要走一个。

于是就有不舍得离开武校的武生哭天抹泪,寻死觅活。

朱雄英知道之后,决定增加勋贵子弟的入学名额。

于是武校的规模严重超编。

朱雄英并没有增加编制,武校还是两个千户所,多出来的三百多人,作为两个千户所的辅兵。

在学习和生活中,辅兵的标准和正兵一样。

唯一的区别是,只有正兵才有资格参加大评比。

为了让武生们卷起来,正兵的身份并不固定,如果表现不好,随时可能从正兵转为辅兵。

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武校的内卷程度,直接飚出天际。

朱雄英如果不严格要求,武校真有人半夜借着月光背兵书。

继武校开学的第一次大评比之后,朱元璋第二次来到武校。

当看到强撑病体,被子侄抬入武校的曹国公李文忠,朱元璋心疼万分。

“身体不舒服就在府里养着,养好了再出来,这天寒地冻的——”

今日天公不作美,从早上就开始下雪,至评比开始前,雪越下越大,校场的积雪已经没至脚踝。

“陛下,臣晓得——”

李文忠笑容牵强,一字一顿,话说的艰难无比。

朱元璋一声长叹,嘱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好生照顾。

和第一次的评比相比,这一次的评比看点颇多,日、月两队除了演示燧发枪的基础操作,还演示了五段击。

西平侯沐英在平西南期间,将明军中的火枪手分为三列,轮番射击,是为三段击。

西南番军多为步兵,速度有限。

考虑到明军接下来主要的对手是速度更快的胡虏骑兵,朱雄英将三段击升级为五段击,以更密集的火网,对抗胡虏骑兵的冲击。

为提升明军的移动速度,朱雄英还为火枪手准备了使用钢铁加固的箱车。

箱车高两米,箱板为减轻重量还是使用木材,内部以角铁加固,行军时火枪手可以乘坐箱车,如遭遇北虏骑兵,将箱车首尾相连,可为火枪手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。

朱元璋终于知道,朱雄英为什么说明帝国的钢铁不够用了。

如果钢铁只用于打造兵器和农具,那3000万斤的确可以用很久。

但如果象朱雄英这样用钢铁造车,那即便有再多的钢铁也不够用。

随着蓝太平一声令下,雄浑激昂的军号声响起,数十辆箱车首尾相连,构成一道临时防线。

辅兵将一侧的箱板放下,形成一条缓坡,便于火枪手出入。

200名火枪手跳入箱车,通过射击孔严阵以待。

摄人心魄的鼓声响起。

200支燧发枪同时射击,整条防线都被燧发枪开火后的硝烟笼罩。

火枪兵射击之后立即撤离车厢,退至一旁填装火药弹丸。

第二队火枪手进入箱车射击。

如此循环往复,待第五队火枪手从箱车撤离,第一队火枪手已经装弹完毕,做好了射击准备。

朱元璋并一众军中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