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并没有和朱雄英商量,如何处理吕氏。
甚至没有和朱雄英提起这件事,就象这件事根本没发生一样。
“不要胡说朱雄英瞬间头大如斗。
“昨晚入更前,乾清宫总管宋利过来送东西,早上娘就上吊了,不是宋利,还能是谁?”
朱允炆很聪明,虽然没有亲见,但从蛛丝马迹,也能推测个八九不离十。
“事关重大,且不可妄自揣测一朱雄英不动声色。
“等父王回来,我一定要告诉父王!”
朱允炆咬牙切齿,眼中的狠厉一闪即逝。
朱雄英顿时警铃大作。
朱允炆即位后,迫不及待实施削藩,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,流放云南,岷王朱楩流放漳州,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被废,湘王朱柏无以自明,自焚而死。
朱允炆对自己的叔叔都能下手这么狠,对朱元璋,或者朱雄英又如何?
朱元璋在乾清宫处理政务,没有来春和宫。
马皇后命人过来把几个小的带往坤宁宫,只留朱雄英和朱允炆、朱允通守灵。
朱雄英搬离春和宫之后,吕氏对朱允通百般溺爱,朱允通非常难过,几至昏厥。
朱允炆一滴泪都没流,脸色煞白,身体绷得就象一张弓。
朱雄英并没有在春和宫待太久,宋利过来,请朱雄英去乾清宫。
看到宋利的一瞬间,朱允炆紧握双拳一跃而起,目光狠厉,几欲择人而噬。
朱雄英来到乾清宫的时候,朱元璋正在看朱雄英敬献的《堪舆万国图》。
“春和宫,你以后能不去,就莫要去了能看得出,朱元璋亦心力交瘁,短短数日,苍老许多。
朱雄英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。
“明春将在辽东屯田,可有良策?”
朱元璋打起精神,将注意力转移到政务上。
“辽东之地唯一的缺点就是冬天冷,除了冷之外,几乎没有任何缺点!”
朱雄英最担心的是,朱标能不能接受这个打击。
从常氏到吕氏,前后两任太子妃均暴毙身亡,这个打击对于朱标来说,确实有点大。
常氏去世是因为连续生育,伤了元气,生下朱允通不久,暴毙而亡。
吕氏的“暴毙”是有内幕的。
不知道朱标这个谦谦君子是否能接受。
“粮草问题该如何解决?”
朱元璋用政务转移注意力。
“粮船从应天出发,可直抵辽东,粮草不成问题。”
朱雄英胸有成竹。
“此为何地?”
朱元璋的手指北美。
“此地名曰亚墨利加,不但有良田千万顷,而且物产丰富,其玉米、土豆等物,亩产皆可达千斤之多,若能将此物寻回,并大量种植,则朝廷将永无粮食之忧。”
朱雄英谆谆善诱,大航海时代越早开启,对朝廷就越有利。
“这也是《山海经》说的?”
朱元璋对《山海经》这本书越来越好奇。
“是真是假,派人前往一看便知。”
朱雄英不解释,极力煽动。
朱元璋沉吟不语,虽然朱雄英所描述的,已经让朱元璋心动,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,
已经超出朱元璋的理解范围。
按照朱雄英的描述,若派船队前往亚墨利加,一来一回或需数年之久。
美?
美你妹!
糟塌了“美”这个字。
且不说这里面的变量。
船上又不能种地,船队路上吃什么?
朱雄英也没指望一上来就去美洲找玉米。
远交近攻,先把辽东和安南拿下。
然后是金州。
最后才是亚墨利加。
不想派船队,也不是没办法。
从辽东沿海岸线一路向北,过白令海峡就是亚墨利加。
朱雄英要穿越时空,告诉亚墨利加的印第安人:殷地,安。
“此事关重大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朱元璋突然化身朱标。
朱元璋固然雄才大略,亦有其历史局限性,不知道明帝国的潜力到底有多大。
摊丁入亩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贫民的生存压力,更重要的是,彻底解除“徭役”对人口增长的限制,让“人多力量大”真正落到实处。
汉人对于人口增长,一直持鼓励态度,诸如“人多力量大”、“多子多福”之类的表达彼彼皆是。
子即为丁,徭役的标准是按照“丁”的数量确定的,多子多福意味着要服更多的徭役。
摊丁入亩后,朝廷再征发徭役,改摊派为雇佣,干一天活给一天的粮,儿子多了不仅不再是负担,而且还可以为家庭增收,好处多多。
那既然摊丁入亩的好处这么多,朝廷那么多聪明人,为什么没人提出?
因为官绅一体。
想让武英殿大佬们出钱出粮为朝廷解困,纯属想瞎了心。
从这帮人把割舍利益形容成“割肉”,就知道他们对于纳税的态度了。
在纳税的时候,这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,朝廷死活与我何干?
只有在分享利益的时候,这天下才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。
朱雄英并非不知道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