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100章 人工手动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0章 人工手动(2 / 3)

,准备重建水运仪象台,届时应天将诞生真正的自鸣钟。

朱元璋并没有留意到朱雄英和朱标之间的交流。

远看中心银行已是不凡,距离越近,越发感受到中心银行的宏伟壮阔。

中心银行门前有一面积阔达五亩有馀的广场,用于客户停放车马。

广场以青砖铺地,周遭设有凉亭,供客户的随从休息乘凉,甚至还设有茶水间,考虑的非常周到。

中心银行门前的八根廊柱,粗细几需两人环抱,且是使用汉白玉制成。

朱元璋怒视朱雄英,奉天殿都没有这么奢侈。

“这不是汉白玉,只是三合土刷了层白灰。”

朱雄英汗颜,这要不解释,就真是僭越了。

不过这也不好说。

是不是汉白玉且不说。

把三合土刷成汉白玉的样子,换成其他人,同样是其心可诛。

朱元璋没有立时发作,先给朱雄英记上。

越过廊柱,朱元璋看着窗棂内镶崁的玻璃,再次陷入沉思。

不是那种透明平板玻璃,而是透明度较差,透光度尚可的半透明琉璃,效果类似于后世的磨砂玻璃。

东方的玻璃(琉璃)制作始于西周,虽然技术发展路线和欧洲不同,但技术积累非常深厚,早在汉代,玻璃吹制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。

时下在应天,普通人家使用窗纸,富贵人家则是用贝壳、云母,或者天然水晶填充窗棂。

琉璃不仅坚固耐用,而且透光度良好,可以达到透明玻璃的七成或八成,用于填充窗棂不仅美观大方,透光度良好,而且相对于水晶成本低廉,更有利于推广。

朱元璋又怒视朱雄英琉璃并不便宜。

“建造中心银行使用的琉璃,均来自西江窑厂,成本尚可接受。”

朱雄英也是无语。

小批量制造琉璃肯定不便宜。

但如果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,可以将琉璃的成本压低到极致。

关键是没人这么用。

琉璃的地位非常尴尬,穷人用不起,富人看不上。

朱雄英交代西江窑厂,将突破口放在彩色琉璃上。

无色琉璃的应用的确有限。

但如果彩色琉璃烧制成功,即便只用于装饰,也是极好的。

进入大堂,看着大堂地面铺设的“金砖”,朱元璋已经懒得看朱雄英。

金砖不是真金,也是烧出来的,因敲击会发出金石之音,故而被称为“金砖”。

皇帝亲临,锦衣卫提前清场,厅内工作人员列队跪迎。

朱元璋抬起头,看着上方雕梁画栋的藻井,内心五味陈杂。

跟宽明亮的中心银行办事大厅相比,朱元璋突然感觉乾清宫有点象狗窝。

朱标只有震惊。

面积阔达上百平方米的大厅,居然没有使用支柱支撑,这完全超出了朱标的理解范畴。

朱标办公的文华殿,不仅大量使用支柱支撑,而且面积仅为办事大厅的三分之一。

虽然文华殿使用的支柱全部都是价格昂贵的金丝楠木。

虽然其中还有数根支柱是精雕细琢的粉金蟠龙柱。

朱标还是更喜欢帝国银行的办事大厅。

考虑到朱元璋的朱标的心情。

朱雄英也就没有再介绍,办事大厅地板下方铺设的加热渠道。

这已经让朱元璋和朱标心向往之了。

“此厅造价几何?”

朱元璋终于忍不住。

不说话倒也罢了。

空旷的大厅内,声音经过折射愈发雄浑,又因连续折射绵延不绝,瞬间就有了梵音的效果。

“不及武英殿的十根柱子贵。”

朱雄英的话音刚落。

朱元璋转身就走。

武英殿的柱子值多少钱且不说。

由于历朝历代的滥砍滥伐,适合建造宫殿的巨木越来越少,当年建造应天宫城的时候,由于缺乏足够的金丝楠木,不得不使用其他木料代替。

如果可以,朱元璋想把宫城全部推平重建。

奉天殿要举行大朝会,暂时拆不得。

乾清宫是朱元璋的寝宫,同样拆不得。

那就先从武英殿动手。

武英殿翻盖期间,朝会移至奉天殿举行。

朱标心痒难耐,他也不是非要在文华殿办公,搬到春和宫,或者詹事府办公也不是不行。

朱雄英不急,先紧着朱元璋和朱标。

帝国银行的业务还是要推进的。

除了官方业务之外,帝国银行也为个人提供服务,沉庄很幸运的,成为帝国银行第一批贵宾客户。

沉庄在帝国银行内的客户编号为05016

5000以内的不要想,是为帝国勋贵准备的。

沉庄如果够努力,或许可以通过成为勋贵,得到5000以内的编号。

沉庄在得知帝国银行存款有利息之后,第一时间把自己的钱全部存入帝国银行。

沉庄也因此遭到沉至的嘲笑。

帝国银行给的利息,远不如放贷的利率高。

利率还到时其次。

关键是把钱存入帝国银行,等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