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101章 拎不清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1章 拎不清(2 / 2)

不成,反被暴民乱刀砍死。

傅友德和蓝玉分兵两路攻入浙东,短短旬日,诸事皆平。

有御史弹劾傅友德、蓝玉杀戮过重,遭朱元璋仗责。

朱雄英来乾清宫,是因为朱元璋反对在浙东施行复土均田和摊丁入亩。

朱元璋对浙东馀怒未消,要求继续对浙东征重税。

朱雄英坚持在浙东推行复土均田和摊丁入亩,按照十税一的标准征收子粒。

“浙东税粮几占全国十一,若十税一,如何填补财税亏空?”

朱元璋之所以对浙东征重税,也是从朝廷的实际情况出发。

“纺织叠加海贸之利,堪比数个浙东,去岁朝廷在浙东征粮280万石,层层叠加下,浙东实际缴纳的税粮高达近500万石,换我我也反!”

朱雄英宁愿加商税,坚决反对加地税。

“你反个试试?”

朱元璋冷笑,老毛病又犯了是吧。

朱标习以为常。

沐英大受震撼,从未见过有人敢在朱元璋面前如此放肆。

“父皇,浙东民怨已久,大乱之后需大治,若能借此机会改弦更辙,亦可彰显朝廷仁爱之心。”

朱标趁机进谏。

沐英一头雾水,这爷俩立场如此一致,不象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啊。

沐英是不知道,朱元璋和朱标、朱雄英爷仨之间的关系,恰如魏蜀吴三国,立场是随时变幻的口“你改的是谁的弦?更的是谁的辙?

若非你瞻前顾后,优柔寡断,浙东岂能糜烂至今?”

朱元璋以一敌二,丝毫不落下风。

朱标勃然变色:“儿臣掌文华殿十馀年,不说政通人和,却也能勉强度日;

今浙东糜烂,朝廷耗资百万,明后年税粮亦会受到影响,这难道是儿臣的错不成?”

朱标的反应,比朱雄英更激烈。

沐英无语。

沐英和朱标是来找朱雄英的,本来和这件事无关,老老实实在旁边吃瓜看戏就得了。

现在朱标却冲锋在前,朱雄英一言不发看热闹。

于是沐英看朱标的眼神就带了几分怜悯。

“贾生有云: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;

《尚书》曰: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;

今若暂宽榷税,如降甘霖于旱田,使耕者有馀粟,织者有馀帛,则盗贼不弭而自息,边陲不守而自固;

昔孔子适卫,首言庶之富之”,诚知仓廪实而后礼义生也。”

朱标不自知,越战越勇。

朱元璋对朱标这套说辞已经脱敏。

朱雄英看眼干清宫的小太监,小太监乖觉,麻溜的先给朱雄英搬锦墩过来。

然后才轮到朱标和沐英。

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小动作视而不见。

朱标恍若未知。

沐英的眉头越皱越紧。

这其实也不能怪小太监看人下菜碟。

朱标虽然整天把“君君臣臣”挂在嘴边,实际上宽宏大量,在这些细枝末节上,并不在乎顺序。

甚至不在乎有没有。

宫女内侍纵然不小心怠慢了朱标,去春和宫磕个头卖个惨,朱标也就原谅了,没准还能落些好处呢。

朱雄英虽然待人和善,看似尊重,实则却是个小心眼儿的,吃不得一点亏,即便乾清宫总管宋利,对朱雄英也要小心翼翼。

更让沐英惊讶的是,朱雄英在乾清宫的泰然自若。

有了锦墩坐,朱雄英还不满意,看似不经意瞟了眼宋利。

宋利微微点头,小太监早有准备,麻溜的给三人搬来茶几,上茶的同时还附带了四样点心。

朱标慷慨陈词,超然物外。

朱元璋终于注意到朱雄英的小动作,怒视朱雄英。

朱雄英讪笑着,把二郎腿放下来。

朱标滔滔不绝说了半天。

朱元璋终于轻启朱唇,淡淡的吐出一个:“滚!”

朱标瞬间心丧若死,只想去跳河。

沐英捅了捅朱标。

朱标回首,只看到朱雄英的背影。

原来父皇不是骂我。

朱标瞬间云开雾散。

沐英一声长叹,只觉朱标是活该。

“你们俩来干啥?”

朱元璋终于想起来。

“臣听闻太子和太孙99

沐英刚开口,被朱元璋打断。

“吕氏咎由自取,你为何迁怒雄英?

朕这几天不管不问,就是想看你如何收场;

往小了说,雄英是你的嫡长子;

为了一个女人,居然将自己的嫡长子拒之门外,孰轻孰重你拎得清吗?”

朱元璋疾声厉色。

朱标沉默不语,面带惭色。

沐英突然想起来,朱标身边,女人好象少了点。

难怪勘不破情关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