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101章 拎不清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1章 拎不清(1 / 2)

在朱雄英的规划中,辽东乃北地经略之内核,朱雄英计划在十年内,至少迁民百万至辽东。

迁民容易。

相把人留住很难。

搞不好就会和西南一样,一年跑一半。

临近冬日,西平侯沐英奉昭抵京。

朱元璋召回沐英,是为征安南做准备。

原本朱元璋计划在扫平了北虏之后,再征安南。

在了解到纺织厂的利润之后,朱元璋信心倍增,决定将征安南的时间提前到后年。

明年还要打胡虏呢。

沐英生于至正四年,年满不惑,正值当打之年。

朱元璋属意由沐英率领明军出征。

“安南多瘴,地形复杂,若从海上进攻,则事半功倍。”

沐英谨慎,选择最便捷的方案。

“可令信国公在安南择地设港,提前囤积军备物资,同时联系李朝内应,里应外合。”

朱雄英热情高涨,这是他第一次全程参与对外扩张。

“如此可保万无一失!”

沐英兴奋,西南和安南接壤,不仅新迁之民多有逃亡,边军也多有摩擦,若不是顾及到“不征之国”,沐英早就上表讨伐了。

朱标全程冷眼旁观,一言不发。

晚上马皇后在坤宁宫设宴,为沐英接风。

沐英见到马皇后垂泪不止,慕儒之情溢于言表。

沐英父亲早逝,母亲死在逃难的路上,八岁流浪至濠州时被朱元璋收养,当时朱元璋和马皇后膝下无子,遂视沐英如己出,马皇后教沐英读书识字,朱元璋把沐英带在身边亲自教导。

沐英侍马皇后如生母,马皇后去世时,沐英三日不进食,因悲伤过度咳血不止,几度昏厥。

转天,沐英亲至飞龙宫,和朱雄英深入探讨平南之策。

“占领安南容易,难在如何征服。”

朱雄英提醒沐英,对安南的作战,关键在干速度和力度。

安南环境复杂,夏季酷热,瘴气横行,故而对安南的作战,和胡虏截然不同。

北征是春季出发,利用夏季深入打击胡虏,秋季收兵。

征安南要在秋季出发,抢在夏季到来之前,消灭安南主力,完成作战任务。

为应对安南的瘴气,朱雄英提醒沐英,要尽量在两广地区征兵,并且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。

“交趾人狼子野心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不可信任。”

沐英担心朱雄英和朱标一样,仁字当头。

“只管放手为之,若引非议,孤自会料理。”

朱雄英不会让主将背锅。

安南屡次降而复叛,关键在于明军杀的不够狠。

这其实也不能怪明军。

明军第一次出征,安南快速投降,朱棣在安南设交趾布政使司,从此交趾并入明帝国,交趾人成为明人。

对待自己人,明军自然不会象对待胡虏那样斩尽杀绝。

可问题是交趾的统治阶层,并不想接受明帝国的统治。

朱棣迁都北平后,统治中心北移,对交趾的控制力逐渐减弱。

1418年,蓝山豪族黎利起兵,此后十馀年多次降而复叛。

这亦和朱棣、朱瞻基的用人有很大关系。

张辅四次征交趾,每一次都是立竿见影。

可只要张辅离开交趾,交趾即降而复叛。

若是朱棣、朱瞻基用人不疑,像朱元璋命沐英永镇云南一样,命张辅永镇安南,或许就不会再有后来的反复了。

朱雄英不急干在安南设布政使司,先对交趾实行20年军管,等老一代交趾人全部死光了再说。

朱雄英相信沐英他们这一代开国将领,应该不会受道德的约束。

“殿下且宽心,若不取安南,臣不回应天!”

沐英谨守本分,并没有倚老卖老。

沐英来找朱雄英,除了讨论平南策之外,还想找朱雄英协调更多农具。

沐英难得回应天,朱雄英记得沐英小矮马的好,当即命金三准备一船农具,通过海路送往云贵。

沐英很高兴,看朱雄英愈发亲热。

晚上朱标在春和宫设宴招待沐英。

沐英抵达春和宫后,没有看到朱雄英,不由好奇问道:“雄英呢?”

朱标满脸尴尬,顾左右而言他。

沐英并没有追问,转天又来到坤宁宫。

马皇后并没有隐瞒,将吕氏所作所为详细说与沐英。

沐英大怒,出坤宁宫直奔文华殿。

“吕氏自作自受,你怎可迁怒雄英?”

沐英比朱标大十岁,几乎是看着朱标长大的。

朱标和沐英关系非常好,一直视沐英为长兄。

朱标一言不发,心情极为沮丧。

朱标是个很情绪化的人,否则也不会一生气就跳河。

朱标本打算等朱雄英服软,朱标就顺水推舟。

没想到朱雄英的性格,比朱标认为的更执拗。

沐英看朱标一言不发,拉着朱标去飞龙宫找朱雄英。

朱标和沐英都没有注意到,他们在谈及吕氏的时候,朱允炆正在文华殿后堂临帖。

朱雄英没有在飞龙宫,而是在乾清宫。

浙东民乱愈演愈烈,张昌安抚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