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英公务繁忙,只在应天待了半个月,便匆匆返回云南。
在浙东民变中,部分浙东籍官员的家人牵扯其中。
在平叛之后进行的复土均田工作中,又有一批浙东官员因隐匿田地、非法兼并、逼死人命等不法行为落马,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浙东籍官员几乎一扫而空。
这个情况引发了朱标的担忧。
“截至目前,已经有九个二品,二十馀个三品涉案;
其中有四个尚书,两个都指挥使,三个都指挥同知,九个侍郎,以及一个侯爵,一个伯爵;
这仅仅是浙东一地,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复土均田,恐怕无人能够幸免。”
朱标心丧若死,胡惟庸案和空印案加起来,都没有这一次严重。
“好好好,朕倒要看一看,是他们的脖子硬,还是朕的刀快!”
朱元璋怒不可遏,除恶务尽。
朱雄英头大。
朱雄英当初提出复土均田的时候,把“既往不咎”说在前面,怕的就是出现现在这种情况。
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
有些人的思维,真的无法用逻辑解读。
尚书、侍郎是流官,贪恋钱财也就罢了。
都指挥使(正二品)乃卫所最高军事主官,和都指挥同知(从二品)一样都是世袭的,于国同休,为什么还会在这种问题上犯错?
朱标劝不动朱元璋,给了朱雄英一个眼神,让朱雄英自己体会。
“皇祖父,这些人有的是被家人拖累,有的则是一时糊涂,更有人是被奸人所害,不能一概而论。”
朱雄英无奈。
“怎么,连你也怕了吗?”
朱元璋眼中的失望一闪即逝。
“皇祖父,水至清则无鱼,过刚则易折,若不分青红皂白,全部下狱问罪,这普天之下,就没有清白之人了。”
朱雄英之所以妥协,是因为再查下去,就要查到蓝玉和常茂头上了。
甚至连已经就藩的王爷,也无法幸免。
“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惩奸除恶,而是复土均田和摊丁入亩,把人都杀光了,谁来干活?”
朱雄英昨天看锦衣卫的报告,因为朝廷没有足够的储备官员,居然有官员以戴罪之身,继续处理政务。
原因还是这些年又是胡惟庸,又是空印案,朱元璋杀的实在是太狠。
朝廷刚开科举,新晋的进士们还没有成长起来。
朱雄英本意是循序渐进。
现在看来,还是免不了拔苗助长。
朱元璋终于沉默,他纵使嫉恶如仇,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。
“皇祖父您也莫要生气,这笔帐先记着,若死不悔改,则新帐旧帐一块算。”
朱雄英折中。
朱元璋终于点头。
出乾清宫,朱标看着朱雄英若有所思。
“咋了?”
朱雄英随口问。
“咱俩的说辞一般无二,为何另眼相看?”
朱标难过。
“一般无二吗?”
朱雄英想给朱标写本《沟通的艺术》。
朱标可能是在朱元璋这里碰了太多钉子,每一次来乾清宫都有缺省立场,不是来沟通,而是来吵架的。
朱雄英对事不对人,先解决问题。
如果朱雄英不在场,那朱元璋和朱标,多半又是不欢而散。
在朱雄英的劝说下,朱元璋终于同意,待年后,再将复土均田和摊丁入亩推广到全国,给那些心里有鬼,屁股上不干净的家伙,留出一个月的时间了清首尾。
如果届时还有人冥顽不灵。
那就莫要怨法不容情了。
朱雄英没有回飞龙宫,直接去武校,通知武校的二代、三代们,赶紧该回家的回家,改写信的写信,有则改过,无则加勉。
蓝太平和常森笑逐颜开。
蓝玉和常茂万事俱备,只差既往不咎。
朱雄英管不了蓝玉、常茂。
李准和蓝太平、常森这些二代、三代,朱雄英要时时敲打。
朱雄英自己也是农民出身,理解农夫对于土地的渴望。
复土均田的工作还在进行中,朱雄英也不知道十三布政使司一共有多少土地。
有一点是肯定的,若上下其手,再多的土地都不够分。
朱雄英将重点放在金州和美洲。
曾经朱雄英试图用“亚墨利加”代替美洲。
现在却不得不再度启用美洲。
原因是明人对于移民的抵触心理。
对金州的移民,并没有朱雄英想象中的那么顺利。
明人的乡土情结极其严重,除非万不得已,是不会背井离乡的。
即便被迫前往外地求生,老了也讲究个叶落归根。
不要说平民。
就连朱雄英的叔叔们,也不愿意前往金州。
在朱雄英提出移民金州后,朱元璋曾尝试将朱檀和朱梓的封地迁往金州。
朱檀倒也罢了,就连胆小如鼠的朱梓也宁死不从,这是朱雄英没想到的。
朱雄英已经向朱元璋提出,明春随明军北伐,为后年的南征积累经验。
北伐的统帅已经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