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雄英求情的方式,和朱标不一样。
朱雄英惩罚常茂的方式,也和朱标不一样。
依朱标的意思,常茂乃一时糊涂,罚俸即可,不宜严惩。
国公正一品武官,岁禄米5000石,即便把俸禄全部扣完,亦不足以让常茂改过自新。
朱雄英卖国债,常森都能凑出2万。
区区五千石对于常茂来说,真不如一顿鞭子来的记忆深刻。
朱元璋和朱标讨论如何处理常茂的时候,朱棣得胜而还。
此役张玉居功至伟。
张玉没有直接去找纳哈出,而是先说服伪全国公观童来降,随后联手观童劝降纳哈出。
纳哈出为木华黎后裔,时任辽阳行省左丞相,加太尉,封开元王。
纳哈出的本部人马虽然只有8000,在整个辽东,纳哈出的部众共计二十馀万,且麾下聚集了大量前朝官吏,实力雄厚。
张玉告诉纳哈出,王庭已经被明军攻破,伪帝和伪太子被大明俘获。
至此,辽东一地,忠于王庭的势力,仅馀纳哈出一部,孤掌难鸣。
纳哈出权衡厉害,被迫投降。
随纳哈出一起投降的,有9个王,4个国公、郡王,5个太尉,1个行丞相,13
个司徒、平章,31个左丞、右丞,32个参政、知院,86个院使、同知、副使,228
个金院、院判,189个宣慰使,927个万户、总管等等。
朱棣很高兴,承诺会上表,为纳哈出请封。
随纳哈出归降的一众官吏,亦各有封赏。
朱雄英不同意。
纳哈出真心归降,不仅率部来投,且派出心腹前往各地,命令残部投降,勿作抵抗。
朱棣大喜之下,承诺会将纳哈出部众继续安置在辽东,并且保障他们的安全。
朱雄英惊讶,永乐大帝就这?
朱棣和朱元璋差远了。
朱元璋驱逐胡虏,恢复汉家正统,拨乱反正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朱棣为夺宁王朱权兵力,纵火焚烧大宁,致使明军失去了向北扩张的重要据点,缩回长城防线且不说。
朱棣好大喜功,且生性多疑,若朱棣能象朱元璋一样用人不疑,给予张辅真正的信任,交趾亦不会降而复叛。
至于永乐时期的版图扩张,这更多应归功于洪武朝为明帝国打下的基础,换成朱雄英,朱雄英可以做得更好。
朱雄英同意为纳哈出请功。
至于随纳哈出归降的王公贵族。
朱雄英不仅反对封赏,而且要追究他们屡次南侵的责任。
从洪武五年至洪武十二年,纳哈出七次进犯,“前后杀掠守御官军二万馀人”。
朱雄英也没说将这些王公贵族全部杀掉。
只需将他们分散安置于帝国十三布政使司,各地布政使和御史,有的是办法折腾他们。
对纳哈出的部众,朱雄英同样主张将他们分散安置,决不能留在辽东。
“且先将他们安顿下来,待过了风头,再动手亦不迟。”
朱棣终于表现出了点永乐大帝应有的风采。
“四叔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”
朱雄英提醒朱棣,错过此节,如何处理就不是朱雄英和朱棣说了算了。
就朱雄英所知,朱元璋不仅决定将下一批王爷全部封到边疆,而且将原本封在内陆地区的卫王朱植和汉王朱模的封地,亦迁至边疆。
此举既是为了增强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。
亦是为了限制秦、晋、燕的实力膨胀。
这事儿朱棣亦有所耳闻,也已有心理准备。
朱元璋将朱棣封到顺天的时候,顺天以北的控制范围只到长城。
在捕鱼儿海置卫屯田,朝廷的控制区将向北推进近800公里。
纳哈出投降后,整个辽东亦纳入朝廷管辖。
这么大的地盘,不可能全部交给朱棣。
朱雄英担心新王被封至辽东之后,会基于自身实力考虑,充许胡虏继续在辽东繁衍生息。
“王庭之民亦需尽皆内迁,辽东之民为何不可?”
朱力挺朱雄英,看朱棣的眼神复杂难明。
朱可以不跟朱雄英较劲。
对朱棣,朱重拳出击。
同为王爷,朱截止到目前为止,可以说未立寸功,全程都在看热闹。
朱棣迫降纳哈出,功劳不亚于蓝玉扫平王庭。
蓝玉在王庭只俘获了七万多人。
纳哈出部众二十馀万,且分散于辽东各地,明军如果逐一进攻,旷日持久且不说,伤亡亦在所难免。
更需钱粮无数。
“王庭青壮已被永昌侯屠戮一空,无力反抗;
纳哈出部众多身强体壮,性格残暴,蛮横无礼,若以怀柔之策,则事半功倍。”
朱棣不亢不卑,据理力争。
朱雄英突然想起朱和朱棣曾经因一处果园,将官司打到乾清宫。
藩王之间的竞争,亦是激烈的很呢。
朱雄英终止讨论,派人前往应天请示朱元璋。
朱雄英虽然是,晚上还是由朱出面,为朱棣接风的同时,宴请纳哈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