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雄英希望纳哈出能明白,在明军的火炮面前,胡虏历来引以为傲的兵甲之利和地势之险,已不足为凭。
炮兵火力全开,用三发急速射彻底击碎了纳哈出的抵抗意志。
纳哈出脸色苍白,手脚冰冷。
眼见得靶区血肉横飞,人畜皆无。
纳哈出含含糊糊说了几个字,身体晃了几晃,两眼一翻,居然昏厥倒地。
朱雄英对火炮的效果很满意。
朱和朱棣见猎心喜。
随着王庭复灭和纳哈出归降,胡虏至少在十年内,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。
往年朱和朱棣只能率领小股明军出击。
明军的人数若超过万人,必须由武勋带队,朱和朱棣只能“督战”。
这一仗之后,朱摘和朱棣将拥有更大权力。
新式火炮不仅射程远、威力大,而且相较以往的火炮更轻便,易分解。
以前的火炮,炮管和炮架是一体的,不能分解,重达数百斤乃至上千斤。
新式火炮在拆解之后,只需四匹驮马,完全可以跟随大部队快速移动。
当着朱棣的面,朱什么都没说。
晚上朱来找朱雄英的时候,发现朱棣已经先他一步。
朱雄英知道朱和朱棣来找他的目的是什么。
“有司已全力以赴,然而受限于材料和技术能力,火炮和燧发枪的产量有限,若要大规模装备部队,尚需时日。”
朱雄英先紧着京军和海军,然后才是边军。
朝廷本身就有开花弹,故而朱雄英才能在开花弹的基础上,改变开花弹的杀伤方式,提高杀伤力。
为了提高朝廷的制造能力,朱雄英亦是绞尽脑汁。
设在江北的技术学院拥有近万名来自匠户家庭的学员。
新任工部尚书沉造月前至技术学院,一次性遴选一千八百馀名心灵手巧者,分别送人相关工厂,从学徒开始,学习相关技术。
朱雄英采用天干地支,为相关工厂编号。
十三家钢铁厂均以“甲”命名,云子冶在工部的正式编号是甲一厂。
生产铁器的相关工厂以“乙”编号,火炮和发枪分别是乙一、乙二。
随着朝廷技术能力的提升,边军迟早也能装备火炮。
届时不仅边军实力大增,对朝廷的依赖也将大大加强。
“雄英,工部若有须求,四叔亦可帮忙。”
朱棣变着法子,希望能从朱雄英这里,获得火炮的生产许可。
明初这会儿,藩王权力极大,秦、晋、燕亦有火炮制造能力,但需要取得应天许可,才能组织生产。
“四叔,火炮使用了很多冶金清吏司的新技术,此乃不传之秘。”
朱雄英实话实说。
“连四叔也不能传么?”
朱棣半真半假。
“四叔想要,自然是要给的,可惜我说了不算,四叔若真想要,可以书于应天,找皇祖父或者父王。”
朱雄英似笑非笑。
朱榈眼看朱棣碰了钉子,自己就没有开口,免得自讨没趣。
朱雄英不仅不下放技术。
而且还会逐渐将技术能力全部收归朝廷。
朱棣要火炮,打申请到春和宫。
朱标据实判断,若顺天的确需要,朝廷自然会拨付火炮至顺天。
要制造能力做什么?
有了火炮的制造能力,下一步是不是开始琢磨云子铁和开花弹?
有了云子铁和开花弹,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开始谋求原料产地了?
朱雄英希望王爷们,尤其是边塞王爷,老老实实为朝廷戍边,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。
朱棣对于技术人员还是很重视的。
蓝玉攻破王庭之后大开杀戒,彻底免除后患。
随纳哈出归降的不仅有王公贵族,而且还有数百名各种工匠。
朱棣命人将王公贵族押往应天献俘,将工匠和会汉话的民众送往顺天,增加顺天的人口。
朱雄英提醒朱、朱棣,增加人口的办法很多,要积极开动脑筋。
找朝廷要人,去草原抢人都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。
关键在于分户。
洪武十四年修订黄册,全国一共一千万户,不到六千万人。
应天直辖的直隶在施行复土均田和摊丁入亩后,民户的数量直接从190万户,飙升至480万户。
复土均田规定,不管一户多少人,都是50亩地。
在摊丁入亩后,不管当年的产量有多高,子粒都是十税一,且最高不超过2
斗。
如遇灾年,朝廷还会根据情况减税,或者是免税。
如果灾情严重,朝廷还会拨粮赈灾。
在相关政策公布后,不需要朝廷提醒或强迫,直隶民众主动分户。
以前一家不管多少人,那纳税和服劳役的时候,均按照一户计算,人口自然越多越好。
现在一户50亩地,自然是户口越多越好。
地不够分怎么办?
西南和秦、晋、燕、辽东、大宁、会州、捕鱼儿海等地有大量无人开垦的荒地,对于移民的须求不设上限。
其他地区且不说。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