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胎穿农家子,科举来扬名> 第268章 府库空虚隐忧现 君臣同心谋开源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68章 府库空虚隐忧现 君臣同心谋开源(1 / 2)

在家休整了七八日,洗去了满身的风尘与疲惫,陈彦换上了那身崭新笔挺、绣着威武麒麟的镇军大将军朝服,准备去拜见皇帝。

然而,就在他即将踏上殿前玉阶时,却见户部尚书李文渊正巧从一旁的御书房内躬身退出。

李文渊年约五旬,面容清癯,此刻却眉头紧锁,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迎面走来的陈彦,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,口中似乎还无声地喃喃着什么,一副忧心如焚的模样。

“李尚书。” 陈彦停下脚步,拱手打了个招呼,声音平和。

李文渊闻声,仿佛受了一惊,猛地抬起头,见是近来风头最盛、圣眷正隆的陈彦,连忙挤出一丝极为勉强甚至有些僵硬的笑容,拱手还礼:“原来是陈大将军。大将军安好,恭喜大将军凯旋,立下不世之功。” 他的语气保持着官场上的客套,但眼神中却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疏离。

“尚书大人面色不佳,可是户部公务繁巨,有何难处?” 陈彦关切地问了一句。

“唉,劳大将军动问,” 李文渊叹了口气,笑容更加苦涩,摆了摆手,“皆是些……些俗务琐事,柴米油盐,账目收支,不足挂齿,不足挂齿。” 他显然不愿多谈,或者说,他知道有些话不能在外面说,便含糊两句,匆匆拱手告别,“下官部中还有几笔急账待核,先行一步,大将军见谅,见谅。”

陈彦站在原地,望着李文渊远去的背影,心中微微一动,一丝隐隐的不安感悄然升起。他整理了一下朝服的襟口和腰间的玉带,迈步走向御书房,求见皇帝。他有河北之行的详细善后事宜需要当面禀报。

御书房内,熟悉的龙涎香静静燃烧,却压不住一股异样的沉闷气氛。皇帝赵宸并未像往常一样伏案批阅那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奏章,而是负手立于窗前,背对着门口,望着窗外庭院中几株开得正盛的石榴花,怔怔出神。

听到脚步声,皇帝缓缓转过身。陈彦立刻注意到,陛下的脸上果然也笼罩着一层浓重的阴云,眼圈周围甚至带着一丝疲惫的暗影,显然昨夜未曾安眠。

“臣陈彦,参见陛下。” 陈彦压下心中的猜测,依礼深深一揖。

“维岳来了,平身吧。”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,他挥了挥手,示意陈彦近前,目光在他崭新的朝服上停留了一瞬,勉强露出一丝笑意,“休息得可好?朕赏赐的那些田庄、金银,可还合心意?”

“托陛下洪福,臣已休整妥当,精力尽复。陛下赏赐浩荡,臣受之有愧,唯有竭诚以报。” 陈彦恭敬回答,随即关切地问道,“陛下,臣观圣颜似有忧色,方才在殿外遇见李尚书,亦是面色凝重,步履匆匆,不知所为何事?若臣力所能及,愿为陛下分忧解难,虽万死不敢辞!”

皇帝闻言,脸上的那一丝勉强笑意彻底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更深沉的凝重。他长长地、沉重地叹了一口气,。他指了指旁边的紫檀木绣墩,自己有些无力地坐回那张宽大的龙椅上。

“维岳,你是朕的股肱之臣,不是外人,朕就不瞒你了。” 皇帝的声音低沉,带着一种心力交瘁的沙哑,“方才李文渊来报。

他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墨迹未干的奏折,,将其递给陈彦:“你自己看吧!看看朕这江山,朕这国库,如今是个什么光景!”

陈彦心中一凛,双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折,迅速展开,凝神细读。奏折是户部呈上的紧急密奏,格式严谨,数据详实,却字字惊心!上面详细罗列了自新帝登基以来,朝廷各项如同无底洞般的巨大开支:

南方平定荆州之乱: 大军出动,历时数月,粮草、军饷、赏赐、抚恤、器械损耗……耗银高达四百余万两,这还不算沿途州府的摊派和损耗。

新帝登基大典: 虽一再强调从简,但关乎国体颜面,祭天、告庙、朝贺、宴飨、赏赐宗室勋贵文武百官……各项仪轨、人员、物资下来,又是一笔近百万两的巨款。

河北特大洪灾及赈济: 这才是真正的吞金巨兽!紧急调拨粮草、药材、帐篷、衣物;组织民夫、军队疏浚河道、加固堤坝;设立粥厂、医棚维持灾民生计;后续的防疫、重建、种子耕牛发放……初步核算,已耗银超过六百万两!且后续投入依然是个无底洞!

奏折的最后,是户部用朱笔写就的、触目惊心的总结陈词:

“陛下圣鉴:经户部十三司连日核计,国库太仓银现存仅二百一十五万两有奇,各粮仓存粮亦仅够维持京畿及各地官仓日常平粜至年底。河北灾后重建所需后续款项,已无着落。各地卫所、边军下一季粮饷,亦恐难以及时、足额拨付。国用艰难,左支右绌,臣等惶恐无地,伏乞圣裁!”

在这段话下面,还有一行小字,似乎是李文渊面圣时的附加条陈(口头建议):

“……当此非常之时,或可暂缓一切非紧急工程营造,削减各衙门非必要用度,厉行节俭。其中……新军编练,员额日增,粮饷、器械耗用尤巨,远超前朝旧军,或可酌情暂缓扩充员额,乃至……略减日常训备用度,缩衣节食,以渡时艰……”

陈彦一字一句地看完,心,一点点地沉了下去,仿佛坠入了冰窖之中。他轻轻合上奏折,沉默了片刻,消化着这令人震惊的消息,然后抬头看向皇帝,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干涩:“陛下,国库空虚,竟已至如此……如此山穷水尽之地步了?”

“是啊!山穷水尽!寅吃卯粮!” 皇帝猛地一拍龙案,发出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震得笔架上的御笔乱颤,脸上充满了愤懑、无奈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,“朕初登大宝,本想效仿太宗、世宗皇帝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