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> 第43章 返乡前那通电话,每个人都在往我身上塞一句话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3章 返乡前那通电话,每个人都在往我身上塞一句话(2 / 5)

你分析得真专业。”

系统没回。

我翻出通讯录,下一通打给王大根——古柳村的王支书。

——

电话刚响两声,那头就接了,背景是很熟悉的村委会电视声,永远在播什么“要致富先修路”的宣传片。

“喂,小宴啊?”他声音跟当年没太大区别,只是多了点气短,“我前两天就听镇里说了,说你们学校要来搞什么实践活动。”

他的信息比新闻还快。

“是。我这边被分到古柳线。”我说。

“好事啊,这是好事。”他立刻打开“干部语录”模式,“现在国家那么重视乡村建设,学校又来做活动,多露脸,乡亲们以后出去都好说话。”

“嗯。”我含糊应着,“那……村里怎么想?”

“还能怎么想,配合呗。”他笑,“你小子出息了,成大学生不说,还带着一群大学生回来视察乡村。你看,这叫什么?这叫‘人才反哺’。”

我实在不想跟他在“人才”两个字上打转,决定直球一点:“王叔,那这个实践,他们大概会拍一些画面,做个小片子。到时候,有些以前的事……比如车祸、债务这些,会不会被问起?”

那头沉默了半秒,电视里正好响起“共建和谐美丽新农村”的女声。

“问起肯定会问。”他说,“不过怎么讲,就要商量着讲。”

“罗雨薇已经找我说过‘口径’了。”我坦白。

“你别听她一个小丫头整天说公文话。”他轻咳一声,“小罗这孩子还是懂事的,就是太爱谨慎。你呢,记着几点就行。”

“您说。”

“第一,我们古柳之前确实发生过事,这个捂不住,就别死遮着。遮也遮不住。”他说,“但你要记得加后半句——‘在上级关心下,我们已经整改得怎么样怎么样’。”

“……”我默默地用眼神给系统记笔记。

“第二,别让人家以为我们村的人都是迷信。”他特意压低声音,“你心里怎么想你自己知道,讲出去的时候,就讲‘大家现在都靠政策吃饭,靠双手致富’。”

“那老柳树呢?”我问,“他们要是拍老柳树?”

“老柳树就说是‘古树名木,见证乡村变迁’。”他张口就来,“以前传什么‘有灵’啊什么‘护佑’,你就一律说是老一辈老人讲故事,你听着有意思就行。”

“……”我脑子里自动弹出小时候他在祠堂里拿着话筒,带着记者指那棵树的时候,说的就是“古树名木,见证乡村变迁”。

他说了十几年,现在终于说顺口了。

“还有一点。”他顿了顿,“他们要是问你,村里人对你怎么看,你就讲‘大家都挺支持的,觉得你是村里走出去的希望’。”

我笑了一下:“那他们要是不这么想呢?”

“那你就当他们这么想。”他语气突然严厉了半度,“你是读书人,你要明白有些话,是要往好的方向讲的。”

“可那样会不会有点……假?”我问。

“你以为人家来,就是要听你说真心话?”他反问,“他们要的是一个能播出去的好故事。”

我忽然有点想笑。

妈刚说完“外人不需要知道你多后悔”,

村支书就接上了“人家要的是能播出去的好故事”。

我在他们之间晃来晃去,就像一颗被两只手来回推的乒乓球。

“王叔。”我忍不住问,“那……你自己觉得,古柳现在是‘问题村’吗?”

电话那头沉寂了一会儿,电视里的声音被他调小了。

“我觉得——”他慢慢说,“古柳是有问题,可问题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的,是用来自己改的。”

他这句话,突然有点不像官话。

“那你让我回去,讲什么?”我问。

“你就讲——我们一直在努力。”他说,“你们大学生回来,可以提意见,可以帮忙,但别替我们下结论。”

说完,他又恢复成平时那套口气:“反正你回来,叔肯定给你准备席面。到时候实践老师也一起喊起来,多热闹。”

“好。”我说,“那到时候见。”

挂了电话,我揉了揉眉心。

系统弹出一条小提示:

【村支书口径已锁定:】

【关键词:努力、整改、好故事。】

【备注:此口径有利于项目推进与上级评价,不利于深挖根因。】

“好家伙。”我骂了一句,“你这是给我做舆情分析呢。”

系统这次竟然回了两个字:

【正在。】

——

接下来轮到周甜。

她微信头像还停在前几天那张——对着镜子拍的半身照,滤镜开到最大,眼睛大得像动画片。

我没打电话,直接发了条语音邀请,她秒接。

那头环境声是一片混乱,有奶茶机轰鸣、有顾客喊“多加冰”,还有老板在吼“甜甜,单你核对了没”。

“喂——”她把声音拉得老长,“古柳欧皇同学,有何贵干?”

“你在上班?”

“对啊,打工人打工魂。”她一边笑一边喘,“你快讲,你要是闲聊我就挂了,老板盯着我呢。”

“那我长话短说。”我说,“你那条老柳树视频,平台是不是准备找你拍后续?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