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我接过名片,扫一眼——
电话下面一行小字:“让乡村,每一寸土地都不被浪费。”
这句宣传语,怎么看怎么别扭。
“工作……还在找。”我说,“先打零工。”
“年轻人慢慢来嘛。”赵启明笑得很熟稔,“等我们这边项目做起来,可能还需要像你这样的返乡人才,一起参与运营。到时候有兴趣可以聊聊。”
我把名片夹在手心里,指尖微微有点发凉。
系统在脑子里轻轻响了一下:
【检测到“山河系项目节点”进入古柳村。】
【说明:该类项目可在短期内带来局部经济小幅提升,同时对区域气运结构造成不可预测扰动。】
【建议:宿主谨慎观察,避免二次偷取或错误补偿。】
“你就不能早说?”我在心里对它咬牙。
【本系统并非预言机,只能在节点出现时给出提示。】
它依旧那副死板口吻。
我正想再骂两句,身边有人拍了我一下。
转头一看,王支书:“宴子,记者待会儿也要采访你几句,让你说说‘对返乡创业的看法’。”
“啊?”我一愣,“我又没创业。”
“你未来要创业啊。”他语重心长,“你看,这次项目,小杏是示范户,你是‘希望股东’,你们两个要争气。”
“???”
我啥时候成她股东了?
“上回镇里开会还说呢,”着我的肩,“你们这对‘青梅竹马+大学生+青年创业’,故事性就很强,上新闻好看。”
周围人纷纷起哄:
“哎呀,这不是现成的一部电视剧嘛——《福星还账记》!”
“以后开店挣了钱,小宴子入不入股?”
“入股不如入赘,哈哈……”
笑声一片。
苏小杏站在不远处,脸色微微红了一下,很快又冷下来。
她看着我,淡淡来一句:“别瞎想,你们这些人,最会给别人写剧本。”
我张了张嘴,什么都没说出口。
心里却默默记下一件事:
第一笔利息——
她拿到了贷款、拿到了项目、拿到了“示范户”的光环。
代价呢?
还看不清。
我只知道,系统那句“外来机会方注意”,已经实打实变成了一个姓赵的、带着“山河里”logo的男人,笑眯眯地站在我们村口。
下午散场的时候,周甜蹲在路边剪视频。
她抬头问我:“你说,要是让大家投票,选‘第二个利息对象’,票会投给谁?”
我白她一眼:“你这是把还气运搞成选秀?”
“很合理啊。”她一本正经,“第一期节目叫《利息去哪儿》,每一集还一点,你负责流汗,我负责流量。”
“我还负责被雷劈。”我说。
她噗嗤笑出声,手指飞快地划拉屏幕:“你别说,这标题还挺抓人——《,现在靠分期还债苟命》。”
“你敢发我敢砸你手机。”我说。
“行行行,我怕了你们古柳地头蛇。”
她说着,忽然压低声音:“不过说真的,你刚才有没有觉得——村里的风好像……变了一点?”
“哪儿变了?”
“以前从这块往村口走,风都是往外刮,今天往回吹。”她眯着眼睛,“我做视频这么多年,对这种小细节最敏感。”
我看着那条通往村口的路。
风从田里吹过来,带着一点稻草、泥土,还有刚才那群人留下的烟味。
好像确实,比我昨天回来那会儿,多了一点烟火气。
系统没吭声。
它悄悄在角落里弹了一行字,只有我看得见:
看上去,就是百分号里的那一点点小数。
但我知道——
夜幕往下压了一些。
我忽然有点想笑。
以前别人说我是欧皇,我只觉得爽。
现在我才知道,原来当人家命里的“贵人”,也挺像当高利贷公司的催收员。
催的是谁的钱,谁的命,谁的笑,
我心里一点数都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