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婉婉爽快点头,“我甚至建议——把每个月的总账单贴在便利店门口的公告栏,让大家都能看到,我们不怕公开。”
她说这话时,眼睛看向我,像是在说:
——你不是要‘阳光下谈’吗?我顺着你这个话说。
系统那边,“公平感指数”往上一跳:
当前舆论风险:可控。】
我盯着那行数据看了两秒。
——她是真的聪明。
所有我想拿来当筹码的东西,她提前包装成“公司主动给的诚意”。
“这样吧。”罗雨薇开口,“我提个小建议。”
她把会议记录本往前推了推。
“考虑到古柳村之前被别的‘项目’坑过几次——”她眼睛瞥了王支书一眼,“我建议合作分三个阶段:试点期、放大期、评估期。”
秦婉婉迅速在纸上画了三个小圈:“可以,您说说看?”
“试点期只选两三户种植户,时间三个月,量不要太大。”罗雨薇说,“这个阶段,双方都可以无责任退出——也就是说,如果你们觉得这边配合度不够,可以终止;村民觉得压力太大,也可以停止供货。”
“那我们公司前期投入怎么摊?”秦婉婉问。
“你们这么大的公司,三个月试点成本都压不住,那后面就算签了也不安全。”罗雨薇不卑不亢,“我们是小地方,输得起人情,输不起命。”
——这句话,很官话,也很实在。
系统在我视野里标出一行:
【罗雨薇:
——优先考虑“风险可控”和“责任边界”;
——为宿主争取“后悔权”。】
我在桌下给她发了个微信:
【谢谢。】
她手机震了一下,没看,继续说:“放大期再谈配额和品牌宣传,这个阶段至少要有一个‘中途协调机制’——出现争议的时候,不是村民单独面对公司,而是由镇里牵头。”
王支书听到“镇里牵头”,脸上明显舒服了点——
这话等于给了他在项目里的存在感。
“最后评估期。”罗雨薇说,“我们要在合同里写清楚:如果三年后你们公司因为市场原因调整策略,退出古柳村,你们至少要提前多久通知、如何处理农户投入、有没有最低赔偿标准——”
“这个有点难。”秦婉婉终于露出一点为难表情,“市场变化太快,我们很难在合同里写死。”
“写不死可以写区间。”“比如说,提前三个月/六个月通知;赔偿标准可以按某个公式,比如最近一年平均供货额的多少倍。”
秦婉婉看了我一眼,那一眼里多了点认真:
“林先生,你确实是学理科出身的。”
——这话算夸我会算账,还是夸我冷血?
系统给出冷淡结论:
【谈判局势:
——对方主导节奏;
——宿主与罗雨薇联合,将“退出机制”写入讨论。
整体风险:中偏低。】
我看着那行“中偏低”,有一种怪异的放心感。
可这点放心感,很快被秦婉婉下一句话打散。
“我们当然可以考虑设置退出预案。”她说,“但我们也有一个小小的前提——”
她把手指敲了敲桌面,笑得仍然温柔:
“这个合作,我们更希望是一个‘示范’。我们公司还有别的乡村项目在排队,资源毕竟有限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刘婶听不懂,但隐约觉得不对,“示范跟我们有啥关系。”
“很简单。”秦婉婉语气不变,“如果古柳村这边合作顺利,我们后续的资源——比如直播带货团队、线下展销、自媒体宣传位——都会优先倾斜到这里。”
她顿了顿,看向我,又慢慢补了一句:
“但如果这边总是纠结‘公平不公平’,在每一个小条款上都要多加一层保障,那我们也要考虑,资源是不是更适合投到别的更积极的村子。”
——这句话是真狠。
表面上是在讲“资源配置”,实际上是在说:
“你要公平,还是要未来?两样很难都要。”
会议室里短暂一片安静。
老马的手在桌子下面紧了紧。
他低声说:“小宴,你说句实话——我们这机会,是不是来一次错过就没了?”
这话问得…像许多真实的项目现场。
系统很给力地在一旁打出一句冷冰冰分析:
【这是典型“稀缺感”话术:
——让宿主在“立即抓住机会”和“谨慎防范风险”之间摇摆;
——村民的“怕错过”情绪,将推高项目接受度。】
我心里骂了一句脏话。
“秦经理。”我看着她,“你刚刚说‘总是纠结公平’,那我就直说一句——”
我把手机屏幕翻过来,亮给她看。
那是周甜刚刚发来的一个视频截图:
标题是她上次拍的:
“我们这个村,这几年很久没遇到‘资源有限’这个问题了。”我说,“我们遇到的都是——‘事故过多’、‘外债太重’、‘青壮年流失’。”
秦婉婉愣了一下,很快又笑起来:“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