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> 第93章 资金断档前夜,我又靠运气拿了一笔钱,却把锅背大了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3章 资金断档前夜,我又靠运气拿了一笔钱,却把锅背大了(2 / 4)

们的小展台上,只有几张打印出来的照片:

老柳树、样板街、小卖部新招牌,还有那天我站在雨里的照片——被顾晚星截过来给我用,她说“这张有故事感”。

报名表上的项目名称,我硬着头皮写了六个字:

“古柳气运调节试点”。

“我怀疑他们看到这六个字会以为你在搞巫术。”罗雨薇小声说。

“那也比骗他们说是‘乡村综合服务平台’诚实一点。”我回。

抽签决定上场顺序。

一根根签在透明盒子里晃,我手伸进去那一瞬间,已经有预感——

果然,拿出来,签尾巴上写着一个数字:12。

“最后一个。”罗雨薇瞅了一眼,“也好,容易让人记住。”

“也容易前面出事把观众熬没了。”我吐槽。

会场里,主持人声音中气十足:“下面有请第一组项目——‘数字农田一体化’。”

前面几个项目上去,一个个 ppt 切得飞快,术语堆成墙。

有人的视频打不开,有人的麦突然啸叫,技术人员满场乱跑。

轮到第七个的时候,主持人冷笑都快挂不住了:“看来今天设备和大家都不太在状态啊。”

我坐在后排,默默摸了摸耳朵:“这……算不算你搞的?”在心里问系统。

系统淡定:【设备故障与本系统无关。】

【但主观感知为“运气差”,可计入外部怨气源之一。】

“你别当甩锅系统。”我烦躁。

终于熬到第十一个项目,前面一个姑娘讲“乡村图书漂流计划”,讲得很用心,结果 ppt 格式全乱了,字体小得几乎看不见,有评委摇头。

轮到我了。

“第十二组,古柳气运调节试点。”主持人念完,明显顿了一下。

台下一阵窃笑。

“这名字……”有观众小声,“就是纪录片那个村吧?”

我走上台,灯光打下来。

讲台上的电脑看上去比前面几组那台要新一点,屏幕分辨率也高。

我下意识一愣。

系统不动声色:【临时更换设备——原因:前一台彻底罢工。】

“各位老师,各位评委好。”我开口,“我叫林宴,来自纪录片《好运村?问题村?》里的那个——问题村。”

会场里窸窸窣窣笑了一下。

我装作没听见:“我们项目名字很玄乎,叫‘气运调节试点’,但做的事情很俗——卖东西、修房子、挡灾、还债。”

ppt第一张,是老柳树的照片。

“这棵树,以前被我们当‘福树’,现在秃了一半。”我说,“十年前之后,我们村一年比一年不顺。”

第二张,是样板街夜市的照片,孩子们在摊位前吵吵嚷嚷。

“这条小街,是我们试图把‘不顺’变成‘有一点点顺’的地方。我们没本事一夜暴富,只能先让大家多卖几瓶饮料、多卖几份夜宵。”

第三张,是那天暴雨我拦校车,远远拍下来的画面——模糊,但能看出一条路被拦住,背后是山体。

会场安静了一下。

“这是我们最近干的一件事。”我没细讲细节,只说:“如果那天没拦,那条路现在多半是一块塌方纪念碑。”

有评委抬头看我。

“我知道,很多项目可以讲技术、讲商业模式、讲未来预期。”我摊手,“我们这一组只能讲:这十年,我们到底赔了多少,才换到今天这点起色。”

有人在底下低声吐槽:“又开始卖惨了。”

我听见,但没接。

“如果你们一定要问‘创新点’——”我笑了一下,“大概就是,我们承认‘运气’存在,也承认它并不公平;然后,尝试用非常笨、非常慢的方式,让一个倒霉透顶的地方,先不那么倒霉。”

我停了一秒:“我们不承诺三年变景区,只求十年后,这个村不再上负面新闻。”

说完这些,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。

“介绍完毕,谢谢。”我鞠了一躬。

掌声不算热烈,但并不难堪。

我下台时,瞥见评委席中间一位中年人,正低头在本子上写什么。

等所有项目结束,评委退场讨论。

观众在底下刷手机,有人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发:“今天评选现场居然有纪录片里的‘吸命欧皇’。”

我刷了一眼,心里发凉:“你们能不能换个词。”

结果轮到公布结果的时候,主持人笑得比刚开始真诚多了:“本届‘青年城乡共创计划’,特别奖——古柳气运调节试点。”

会场短暂安静了一秒,然后哄地一声——真吵不起来,只是惊讶。

“……这也能拿奖?”身后有人压低嗓子。

我在台下被推着上去领奖,整个人有点恍惚。

那一刻,耳边所有噪音都变成一团糊:

有人说“果然运气项目拿了运气奖”;

有人说“评委看纪录片看哭了吧”;

有人说“又是一个故事胜过方案的典型”。

我接过那块搞得很沉的水晶奖牌,手机在兜里震了一下。

系统同时弹窗: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