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> 第286章 道音弥漫,不服来战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86章 道音弥漫,不服来战(2 / 3)

眼中闪着质疑的光焰,“据我所知,这般规模的聚灵阵运转,需消耗地脉本源——今日灵气越是丰沛,来日地脉枯竭时,寒冥关岂不成了无根之木?”

此言一出,满场哗然。几个心思活络的修士暗自掐算,果然发现地脉波动异常,顿时面色惊疑不定。

又有一名女修扬声附和道:“三年前陇西李氏也曾布下聚灵大阵,初时灵气充沛,三月后却引发地龙翻身——陈老此举,莫非是要重蹈覆辙?”她袖中飞出一枚玉简,当空展开李氏灾变的影像,惨状令人心悸。

面对质疑,陈承安朗笑一声,并未言语。内心却是知晓,等了数日,这帮蝇营狗苟之辈终于现身了。先前那男子之言,算是一个引子,其话语中明显带着挑拨的意味,只是不知这是不是现在朝堂龙椅上的那位授意的。亦或是还有其他势力介入其中,这汪水,看来是即将浑浊了。只不过如今的陈大少对于这些已然无惧。

自己冥界少主的身份,再加上丹道丹尊的身份,还有天地监察使的身份,哪一个都是碾压的存在,还真看不起这人间帝王的那点权力。从头到尾陈承安都从来没对龙椅上坐着之人有过半分敬畏。

他之所以辅助帝辛,那是因为,帝辛是一位明君,与他志同道合,想开创盛世。所以他下场出手。但如今龙椅上的那位子羽陛下,陈承安是掐半拉眼珠子都看不上。

之所以开坛讲道,陈承安的目的本来就是想借此,向龙椅上的那位说一声,小家伙莫要乱蹦达,哥是有实力碾压你的,莫要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
帝辛陛下那边即便是严嵩老太监亲自来请陈承安,陈承安也没做回应,也没去拜访帝辛这位太上皇。陈大少就是想看看,如今太上皇具体的态度如何。

陈承安从未想过自己去坐那九五至尊之位,虽然他隐约猜到,那个位置与上古人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若是坐上那个位置,可以获得极大的好处,但陈大少也清楚,其中因果也是极其庞大的。

所以陈承安开坛讲道,用实力碾压过去,用一种大象对待蚂蚁的态度来对待这些藏在暗处的宵小,同时展示自己作为大象的实力,进而让一切蝇营狗苟之辈全部闭嘴。

可惜,龙椅上的那位小皇帝不懂。

或许是因为经历问题。他出生的时候,达州王朝便是盛世,更有如日中天的工部天工院,还有神秘的天工院机造司。帝国的战争利器盘旋在大周疆土,让皇家重新掌权,皇权回到了帝王手中。在这位小皇帝的眼力,皇家是拥有一切的,殊不知,这个界域是人间界与修士共同存在的,虽然帝国的战争利器可以震慑那些宗门,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帝辛陛下励精图治,加上子羽的父亲,帝辛当年的太子安呕心沥血协助帝辛治理天下,有了陈家的天下商会协助,有了陈承安提出的一系列政治理念这才让整个天下国泰民安,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这朝堂稳固的根本,可惜,子羽陛下不懂这些,更没人教育过他这些。

子羽身边之人,便是当年陆鸿渐陆大儒的弃徒玄机子,这位子羽陛下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盛世豪门的败家子儿。想到此处,陈承安袖袍轻拂间,地面阵纹陡然透明,露出地下九重灵脉网络——但见千百道灵泉如活物般交织奔流,非但没有枯竭之象,反而比先前更显磅礴。

“诸位且看,”他指尖轻点,一道灵泉应声升起,“寒冥关地脉早与周天星力相融,阵法运转非但不耗地脉,反将星辰精华反哺大地。”随着他的话语,阵眼处浮现北斗七星虚影,道道星辉正源源不断注入地脉。

那青袍修士仍不甘心:“纵然地脉无虞,可这般强行提升修为,岂非违背天道自然?今日突破之人,来日必受反噬!”

陈承安目光扫过方才突破的修士,见他们周身灵气凝实,道基稳固,不禁摇头轻笑:“小友可知寒冥关修士为何要深入北境蛮荒?”不待对方回答,他袖中飞出一卷兽皮图,“每道灵气都经蛮荒煞气淬炼,最重根基打磨——若说京城修行是温室养花,我北境修士便是雪中劲松。”

此时,丹盟长老忽然现身,手持一面古朴铜镜照向众人。但见镜中修士的灵气根基建底深厚,竟比同境界修士凝实三成有余。先前质疑的女修见状,顿时赧然退入人群。

陈承安负手望天,声震四野:“夏虫不可语冰,诸君若执意以京城尺度丈量北境,便如欲以竹篮盛月光。”他转身望向远方蛮荒,衣袂在星辉中翻飞,“寒冥关的路,从来不在别人口中,而在每个开拓者脚下。”

霎时间,满场质疑尽化乌有,唯余星辉与道韵在天地间流转不息。

然而,恰在众人心折神服之际,一道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,如同冷水滴入热油,骤然响起:

“陈道友胸怀天地,泽被苍生,老夫佩服。然则……”

人群自动分开,只见三名身着玄色云纹道袍、气度森严的老者缓步而来。为首者手持玉笏,面容清癯,目光开阖间隐有法则流转,正是太初门戒律长老子玝真人。

“然则,”子玝真人行至场中,向四方略一拱手,声传全场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北境寒冥关,亦是大周疆域。陈道友在此布阵聚灵,福泽一方,固然是善举。但吸纳百族,广纳门徒,更以阵法逆转天时,自成一体,长此以往,恐生国中之国、法外之地之嫌。置朝廷法度于何地?置天下宗门共守之约于何顾?”

此言一出,可谓字字诛心,直指要害。 他并未直接否定陈承安的功绩,而是巧妙地将话题拔高到“王权”与“法度”的层面,瞬间抢占了大义的制高点。场中气氛顿时再度凝固,许多修士面露犹疑,此话确实难以辩驳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