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至天明,颜颂安蹲在门口,看着拖着一身疲惫的舅母回来,她身后空无一人,便表哥未能寻回来。
见颜颂安穿着单薄的衣裳蹲在门口,舅母快步走过来,将她拉近屋子,边走边说:“你这孩子,衣服都不好好穿,大早上的天凉,感染风寒怎么办”。
“不会的,我现在身体好着呢”颜颂安安抚,眉间染上担忧,“表哥他....”。
舅母揉了揉眼角,叹了口气,“没有寻到,我们将怀玉常去的地方都去了,都未见他的身影,问过相熟的人,都未见到他,你舅父去报官了,只希望那孩子没出什么事”。
颜颂安垂下眼,情绪低落,儋州本就鱼龙混杂,表哥可千万不要被什么坏人抓去了。
表哥长得这么好看,年仅十五便是秀才,夫子们都夸他未来有大造化,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成就的。
他还总是用他卖字画的银子给她买好吃的,虽然才相处几个月,但颜颂安是真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兄长了。
况且祖母就他一个孙子了,他出事了祖母怕是定会难过死。
一时间颜颂安思绪万千,有些不安。
“今日铺子不开门,我去挂个牌子,灶上蒸了馒头,颂安你等下记得吃”舅母叮嘱完便离开了。
见舅母又出了门,颜颂安心中担忧,早饭都不想吃了,忽地想到什么,穿上舅母绣的小马甲便出了门。
她去了从前常去的巷子。
那里住着很多年纪小无父无母的小乞丐,颜颂安也是冬天的时候发现的。
那时天冷,她经过巷子,发现了这群小乞丐。
犹记那日,寒风刺骨,从四面八方钻来,颜颂安穿着厚厚的披风都感觉到冷,更何况这些穿着单薄的小乞丐。
她看他们可怜,便为他们买了很多热粥。
印象深刻里,那群乞丐之中有个小乞丐,萎缩在角落,杂乱的头发遮住脸庞,她买粥来时也不像其他小乞丐一样忙凑过来。
附近有安置乞丐的庙,今年冬天太冷,有好心人出银子专门建来让无家可归的乞丐们度过这个冬天。
大抵是这些小乞丐年纪太小,又无大人照看,没人同他们说,无人知道这事,颜颂安便想着将他们带去那里。
但角落里的那个一直缩在那,周围声音嘈杂,他却一动不动的,要不是他身子微微颤抖,颜颂安都怀疑他噶了。
“我们不认识他”
“他突然出现的”
“他好像受伤了”
“他长得好丑,有点吓人”
一旁的小乞丐们叽叽喳喳,你一句我一句的。
“长相不是他能决定的,不能攻击别人相貌”颜颂安秀眉微蹙,叉腰反驳了其中一个小乞丐。
大抵是因为颜颂安的粥,小乞丐被教育了也不恼,反而想给颜颂安一个好印象,回道:“知道了,我给了他半块饼,但他不吃”。
“那你人真好”颜颂安眉眼弯弯,夸赞了他。
小乞丐脸微微红,乖巧站在那。
“你们能不能将他抬去庙里”颜颂安转头问一齐站在那的乞丐们。
“我们不敢”小乞丐们异口同声。
颜颂安:“?”
其中一个小乞丐解释道:“我之前碰了他一下,他好凶,把我手都打红了不准我碰他”。
颜颂安没经历过,自然不能感同身受,但也不强求他们帮一个陌生人,目光移向那小小一团,甚是可怜。
她在现代的时候去福利院做过志愿活动,陪那些孤儿玩,对他们的身世很是同情,她最看不得这样悲惨的小孩。
颜颂安蹲下身来,小心翼翼地碰了下小乞丐的手背,冰冷至极,这样下去,他怕是会冻死在这。
以她这小身板定是抬不起他。
担心对方冻死在这,颜颂安将其他小乞丐带去附近的寺庙后,回家去抱来了一床烤过的被子。
拿来时被子还带些温热,将他盖到小乞丐身上。
也不管对方听没听到,颜颂安自顾自地讲,让他去附近的庙躲避这个寒冬。
后来每次遇到这帮小乞丐,颜颂安都会尽自己所能买些吃食给他们。
这帮小乞丐非常感激颜颂安,知道颜颂安喜欢听江湖故事,便时不时打听,来同颜颂安说。
这些小乞丐整日在满街上乞讨,消息灵通,说不定知道些什么,看到些什么。
向小乞丐们描述了宋怀玉的相貌,问他们之中可否有人见过他。
一开始无人有头绪,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小乞丐拍了拍脑门,“我好像有点印象,我前日在成衣铺见过他”。
颜颂安眼睛亮了亮,“然后呢?”。
“他浑身湿透,好像是掉进河里了”小乞丐挠了挠耳朵,努力回忆,“然后,然后他进去了,就再也没出来过了”。
颜颂安赶忙让小乞丐带她去那个成衣铺,可那个铺子大门紧闭,牌匾都没了。
“奇怪,我记得这里就是成衣铺啊,怎么过了一天,牌匾都没了”小乞丐疑惑不解。
颜颂安半响没说话,脸色有些不大好看。
她以前看过一些案例,有些拐子就是以各种理由将人骗进店子,然后将人迷晕带走,这辈子都寻不到他。
宋怀玉,莫不是遇到这样的拐子了吧。
颜颂安跑去寻舅父,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他。
“舅父,我们报官让官兵去查查那间铺子吧,表哥必定是被拐子拐走了”颜颂安有些着急,催促道。
舅父似是没有听颜颂安在讲什么,一脸颓丧,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。
今日一大早他去报官,将怀玉失踪之事同在官府当值的好友讲了。
可好友一改往日的热心肠,面容严肃,压低声音同他说:“你外甥这事,还是莫要管了”。
舅父一脸不解,蹙眉问:“这是为何”。
“昨日上头便传了指令,若有人来报官,凡同宋怀玉有关的任何人,皆不予理会,否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