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魏王身边,还跟着几人,其中就有知府侯语堂,而此刻侯语堂的脸色显然有些不太自然。
但面对魏王时,他立刻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笑容。
而在侯语堂身边,是礼部派来的监考官,王也!
他在见过苏墨后冷哼一声。
故意放大嗓门对身旁的同僚开口道:
“哼,御封白衣博士,新晋诗魁,好大的名头,可别是银样蜡枪头,中看不中用。”
号舍狭小简陋,仅容一人转身,内有木板搭成的桌案和床铺。
苏墨放下考篮,深吸一口气,平复心绪。
他检查了一下笔墨纸砚,又将蜡烛、火折、油布等物摆放整齐。
第一场考经义,七道题,一共考三天时间。
苏墨坐在硬木板上,心里盘算。
经义部分,自己最有把握。
因为这个世界的经义答题,大多考生还停留在随意发挥、信马由缰的阶段,格式杂乱,论点散漫。
而自己在考前,专门练过八股文!
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,结构严谨,层层递进。
自己直接用八股文的写法来写这经义,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。
很快,时辰一到,鼓声响起,考试正式开始。
差役将厚厚的试卷分发到每个号舍。
苏墨拿到试卷,迅速浏览了一遍七道题目。
果然如李青山所料,题目都在预料之中。
有一两道稍显偏门,但也在他准备的范围之内。
虽然只有七道题,但是每一道题的题量斗不小。
三天时间,对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紧张。
不过好在自己经历过无数次考场模拟,提前交卷是绰绰有余。
苏墨不再耽搁,凝神静气,提笔蘸墨,开始作答。
脑海中【过目不忘】的能力让他对经典原文和注释信手拈来,【墨宝临摹】的技能确保他笔下的馆阁体楷书工整清晰,如同印刷,【名师指点】的影响则让苏墨破题精准,论述深刻。
数月以来的积累,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应用。
号舍内光线渐暗,苏墨点燃蜡烛,继续奋笔疾书。
饿了就啃几口干粮,渴了喝点清水。
不知过了多久,当苏墨写下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个字,放下毛笔时,他长长舒了一口气。
检查一遍,七篇文章,结构完整,论点鲜明,引经据典,字迹工整,无一错漏。
问了监考的人时间,从开考到现在,才过去了四个时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