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再造山河三十年> 第96章 龙骧北指 瀚海扬帆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6章 龙骧北指 瀚海扬帆(3 / 6)

的语气和部署中,感受到了无比坚定的决心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缜密 ,每一个任命、每一项安排,都恰到好处,既考虑到了前线的作战需求,又兼顾了后方的稳定,连最细微的隐患都想到了。

“陛下算无遗策,臣等遵旨!” 张谏、高郁、赵瑾、周本等齐齐躬身,声音在宽阔的宣政殿内回荡,带着几分激昂,几分肃穆。

军令如火,顷刻间通过议政院下至兵部会同军武卫的体系传递下去。学士们连夜起草文书,用印盖章;兵部的驿卒们备好马匹,将文书装入密封的木盒,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向四方;军武卫的将领们则即刻赶往军营,开始调兵遣将 整个汴梁,乃至整个大吴,都因这道命令,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。

十日后,登州外海(今山东蓬莱)。

秋日的渤海湾,海风猎猎,卷起的巨浪如同奔腾的白马,拍打着舰船的甲板,溅起的浪花带着咸腥的气息,扑面而来。

极目远眺,浩瀚无垠的海面上,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缓缓向北航行,舰船密密麻麻,几乎铺满了整个海平面,旌旗招展,遮天蔽日,那是大吴北征军的舰队。

舰队的核心,是靖海侯徐忠麾下的楼船巨舰。

为首的 “镇海” 号,高达五层,船体用厚厚的楠木打造,外层包裹着铁皮,船头雕刻着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,张开的大口里装着一门巨大的投石机;船身两侧,每隔三尺便有一个箭窗,里面架设着床弩,箭杆比成人的手臂还粗,箭头闪烁着寒光;顶层的了望塔上,几名斥候正拿着望远镜(司天监最新研制的器物,虽不如后世清晰,却也能看清数里之外的景物),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海面。

“镇海” 号周围,簇拥着数十艘稍小一些的楼船,这些楼船虽不及 “镇海” 号宏伟,却也各有侧重,有的专门装载攻城器械,船甲板上摆放着云梯、撞车、抛石机;有的专门运载军马,船舱里铺着干草,几十匹战马不时发出嘶鸣;还有的是水师的作战舰,船身轻便,速度极快,上面满载着弓箭手和刀盾手,负责护航。再往外,是两百多艘漕船,这些漕船体型宽大,船舱里装满了粮食、草料、药品、冬衣,是北征军的生命线。

保宁侯杜仲一身乌金铁甲,外罩猩红披风,按剑立于 “镇海” 号的船头,海风卷起他的披风,猎猎作响,他的目光眺望着北方海天相接之处,那里云雾缭绕,隐约能看到远处的海岸线。

杜仲面容冷峻,眼角的皱纹里似乎都藏着杀气,他出身行伍,从一个普通的士卒一步步做到将军,经历过大小百余战,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,可此次北伐,他心中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凝重,他知道,这一战,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,更关乎大吴的国运,关乎中原百姓的安危。

“大将军,风势渐大,要不要下令舰队减速,调整队形?” 一名水师将领快步走到杜仲身边,躬身问道。

杜仲微微点头:“传令下去,各舰保持间距,不得靠近,以免碰撞;了望塔加强警戒,密切关注海面情况;让火头军多熬些姜汤,分发给士卒,免得他们受凉。”

“是!” 将领领命,转身快步离去。

就在这时,徐忠的身影出现在杜仲身旁。徐忠同样一身甲胄,只是他的甲胄更轻便,便于在船上行动,他手里拿着一张海图,指着上面的一处标记对杜仲道:“保宁侯,你看据此不远,便是渝关之外的海域。这张海图是水师用了三年时间绘制的,标注了所有的浅滩、暗礁 —— 你看这里,” 他指着海图上一处用红笔圈出的地方,“这里叫‘乱石滩’,水下有很多暗礁,大型舰船不能靠近,我们的登陆点选在东边的‘白沙湾’,那里沙滩平缓,水深足够,适合登陆。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徐忠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根据探报,契丹人在沿岸并无强大水师,他们的主要兵力都布于燕山以北的陆路,沿岸只有几个零星的哨所,每个哨所不过百余人,装备也多是弓箭和弯刀,没有大型武器。我军登陆之初,当不会遭遇强烈抵抗。然一旦登陆,则需急速向内陆穿插,抢占居庸关、古北口等关隘 —— 这些关隘是燕云的门户,只要拿下它们,契丹铁骑便难以南下。”

杜仲接过海图,仔细看了片刻,然后还给徐忠,声音沉稳:“靖海侯所言极是。陛下严令,首要之务乃抢占幽州、蓟州、檀州、顺州等要地,控扼居庸关、古北口、松亭关等险隘,将契丹铁骑挡在长城之外。水师粮道,乃我军生命线,万望侯爷确保无虞 ,此次远征,我军远离后方,若粮道被断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“保宁侯放心!” 徐忠慨然应诺,眼中闪过一丝自信,“我已令水师分为三队:前队负责开路,清除沿岸的契丹哨所;中队负责运输大军和辎重;后队负责断后,保护粮道,且我已在登州、莱州设立了中转粮站,漕船可分批运输,确保补给不断。只要我徐忠还有一舰一船在,北征军的补给就断不了!绝不会让前线将士空腹杀敌!”

杜仲看着徐忠坚定的眼神,心中稍安。他与徐忠相识多年,当年一起随陛下征战,杜仲率军从陆路进攻,徐忠率水师从水路夹击,两人配合默契,打赢了不少硬仗,此次再次联手,他相信,他们一定能拿下燕云。

与此同时,汴梁城外的校场上,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三万风尘仆仆的南方精锐已然抵达,他们与周本麾下的五万禁军汇合,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守备部队。

这些来自淮泗、江淮的老兵,虽然经历了长途跋涉,脸上带着疲惫,却个个眼神锐利,军容整肃。

他们穿着统一的黑色甲胄,手里拿着长矛或大刀,腰间挂着弓箭,队列整齐,如同一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