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清晨,林卫国提前十分钟来到周副局长办公室外间。
秘书小李正在整理文档,见他进来立即起身:“林站长周局长正在里面等你呢。”
林卫国微笑颔首:“李祕书辛苦了。”
轻轻叩门后,里面传来周副局长沉稳的声音:“进来。”
周副局长正在批阅文档,见他进来便放下笔,指了指对面的椅子:“坐。”
林卫国端正坐下,腰背挺直,双手自然放在膝上。
周副局长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档,轻轻推到林卫国面前:“先看看这个。”
文档标题是《关于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分局领导班子的建议》。
林卫国仔细翻阅,当看到“拟推荐丰台站林卫国同志任大同分局副局长”时,他瞳孔微微收缩。
“局长,这……”林卫国合上文档,语气谨慎。
周副局长端起茶杯,吹了吹浮沫:“大同分局老副局长即将到龄,班子需要补充新鲜血液。你在丰台站的表现,局党委都看在眼里。”
林卫国沉默片刻,声音平稳:“感谢组织培养。我只是做了分内工作,还有很多不足。”
“不必过谦。”周副局长目光锐利,“这次春运,你顶住压力,守住了安全底线,展现了担当。更重要的是,你证明了自己既能抓业务,也会带队伍。”
林卫国微微欠身:“这都是局长指导有方,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
“现在有个问题。”周副局长放下茶杯,“大同分局情况复杂,老同志多,生产任务重。你这个年纪过去,能不能压住阵脚?”
林卫国迎上周副局长的目光:“我服从组织安排。如果组织信任,我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周副局长满意地点头:“好!要的就是这个劲头。不过这只是初步建议,还要经过组织考察和党委研究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:“大同分局是全局的骨干分局,煤炭运输任务占全局四成。把这个担子交给你,很多人都在看着。”
林卫国也站起身:“请局长放心,如果组织决定让我去,我一定尽快熟悉情况,团结班子,抓好安全生产。”
“坐,坐。”周副局长回到座位,“今天找你来,就是先通个气。组织部门很快就会下去考察,你要有思想准备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
从周副局长办公室出来,林卫国在走廊上遇见运输处陈副处长。
“卫国,谈完了?”陈副处长意味深长地笑道,“听说要有新担子了?”
林卫国神色如常:“处长说笑了,还不一定的事。”
陈副处长拍拍他的肩膀:“年轻人,好好干。”
回到车站,林卫国开始投入日常工作。
他先后巡视了调度室、调车场和客运站房,与往常一样仔细检查着每个环节。
王振山察觉到林卫国比平时更加的沉默,小心地问道:“站长,周局长找您有什么事吗?”
林卫国看着站场上作业的职工,语气平静:“局领导对我们站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。通知班子成员,下午开会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。”
下午的会议上,林卫国首先传达了周副局长对春运工作的肯定,然后话锋一转:“成绩属于过去,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。各车间要抓紧制定设备检修计划,人员培训也要跟上。”
客运主任提出:“春运期间积累的服务经验,应该固化下来形成制度。”
“这个建议很好。”林卫国点头,“你们车间先拿个方案。”
会后,王振山留下汇报:“站长,运转车间有个老同志即将退休,想请您去参加欢送会。”
林卫国看了看日程:“安排在下班后,我准时参加。”
傍晚的欢送会简单而温馨。
老调车员赵师傅戴着大红花,激动地握着林卫国的手:“站长,能在您手下工作是我的福气。您管理严格,是对我们老同志负责!”
林卫国郑重地说:“赵师傅,感谢您为铁路事业付出的心血。希望您退休后继续关心车站发展。”
回家的路上,林卫国一直在思考周副局长的谈话。
大同分局副局长,这个职位意味着更大的平台,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。
刚进家门,母亲王桂芬就迎上来:“卫国,你舅舅今天特别高兴,说车站评上先进了!”
林卫国放下公文包: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
“你舅舅说,现在车站风气特别好,大家都夸你这个站长当得好。”
林卫国笑笑,没有接话。
深夜,他独自在书房整理工作笔记。
从列车员到丰台站,每一步都历历在目。
如果真要去大同,很多任务作都要提前谋划。
第二天一早刚上班没多久,周副局长秘书就打响了站长办公电话:“林站长,周副局长让我提醒您,近期可能会有组织部门的同志去你们站了解情况。”
“谢谢李祕书,我们一定积极配合。”
挂断电话,林卫国沉思片刻,叫来办公室主任:“近期可能有上级部门来站调研,通知各车间按日常状态工作,不必特别准备。”
“明白。”
三天后的上午,局组织处两位同志悄然来到车站。
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,而是直接深入各岗位了解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