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71章 人在做,天在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1章 人在做,天在看(1 / 2)

两军对阵,为杀死敌人无所不用其极,朱雄英如果做不到,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应天紫禁当 吧。

“羽林卫”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武校,所有准备全部化为泡影。

蓝玉不服,认为朱雄英的手段太过下作。

“呵——”

朱雄英冷笑。

断桥炸山确实略显下作。

以平民为肉盾冲阵难道就光明磊落了?

“第一场,武校胜出。”

徐达看向蓝玉的目光略带同情。

朱雄英肆无忌惮,换成徐达,自问也难以幸免。

修桥也就罢了。

别管紫金山是不是龙脉,除了朱雄英,谁敢动紫金山一草一木?

“承蒙舅爷相让,雄英感激不尽——”

朱雄英主动向蓝玉致歉。

蓝玉哈哈大笑,心头因失利造成的些许不快,瞬间烟消云散。

身为长辈,输给外孙其实并没有多丢人。

纵观蓝玉在整场演习中的表现,用“非战之罪”四个字可以概况。

即便“羽林卫”准时抵达武校,这一仗还是打不成。

朱元璋为这场演习煞费苦心,不仅制定了严密的计划,而且为防不测,还把素来对演习没兴趣的朱标叫过来,作为最后一道保险绳。

如果“羽林卫”准时抵达武校,朱标即可叫停,在不损蓝玉和朱雄英名誉的情况下,再次成就朱标“仁义”之名。

考虑到“羽林卫”体能消耗极大,演习下半场要到三日后举行。

回到宫城,朱元璋把朱雄英带至坤宁宫,当着马皇后的面,把朱雄英夸成一朵花。

至于朱雄英炸所谓的“龙脉”,朱元璋根本提都没提。

“龙脉”一说乃是牵强附会,朝廷从未认可。

朱元璋真把紫金山当龙脉,就不会把吕本赐葬紫金山了。

朱雄英这一次的表现,的确是极为出色。

朱雄英准备的很充分,即便“羽林卫”能准时抵达武校,朱雄英也有能力战而胜之。

“三日后的演习,你准备如何做?”

朱元璋也不知道朱雄英的具体安排。

马皇后看着朱雄英满脸担忧,仿佛朱雄英下一刻就会坠入魔道。

“我只需在2个时辰内抵达武校,便是赢了。”

朱雄英早有定计。

“投机取巧终非王道,凡战者以正合,以奇胜,当以煌煌大势,战而胜之。”

朱元璋告诫朱雄英,不要痴迷于旁门左道。

“既如此,就许我和永昌侯各领一军出关,看谁砍的脑袋多——”

朱雄英的话,把他自己都吓一跳。

朱元璋眉毛一挑,正待说话,马皇后接过话头:“人在做,天在看,从古至今,但凡残忍好杀之人,又有几个得以善终?”

“皇祖母,非是我残忍好杀,若是蛮夷愿意和我和平共处,雄英也不会仗势欺人;可若是蛮夷蛮不讲理,和他们讲道理又有什么用呢?”

朱雄英至今对安南拒不归还逃民耿耿于怀。

户部和兵部吵了半个月,最终还是苦一苦百姓,从浙东加收一笔“安民粮”运往云贵。

对于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,朱雄英非常不满。

朝廷大臣天天念叨着民生多艰,遇到事情却还是苦一苦百姓,百姓何错之有?

安南不仅蛮横无理,土地一年三熟,开发较为成熟。

如果帝国占领安南,安南即为边境,云贵反倒成为内陆,帝国就可以从浙东直接迁民至安南。

到那时,还会有迁民因为环境艰苦而逃亡吗?

安南藏匿逃民的事实曝光后,礼部将在应天的安南陈朝官员叫至礼部训斥一顿,责令安南立即归还逃民。

陈朝官员承诺会立即调查,待查明逃民数量后,将逃民一一归还。

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
朱雄英可以确定,这事儿拖下去,多半又不了了之。

蛮夷畏威而不怀德。

责骂并不能让他们幡然醒悟。

只有重拳出击,才能让他们记住自己的身份。

“皇祖父,雄英有一计,可让安南臣服于内,永不背叛。”

朱雄英昨天听方孝孺讲岳飞。

朱雄英学历史的时候,只说岳家军军纪严明,战斗力超强,深得百姓拥护。

至于百姓凭什么拥护岳家军,历史书上语焉不详。

经过方孝孺的讲解,朱雄英才知道,岳家军之所以被百姓拥护,是因为“复土均田”。

岳家军在收复失地后,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失去土地的百姓,调整地租和税收,减轻农民负担,提高百姓的生产积极性。

如此一来,岳家军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,他们自愿添加或支持岳家军的军事行,从而使岳家军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。

可也正式因为“复土均田”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,导致岳飞与地主阶层的矛盾集中爆发,最终导致岳飞被冤杀。

朱雄英所献之计即为“复土均田”。

“历来皇权不下乡,故而朝廷不得不依靠地方乡绅,加强对地方的统治;

长此以往,百姓只知乡绅,不知朝廷,后患无穷;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