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南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要求,将藏匿的逃民还回来。
朱元璋让尚书们自己合计,这事儿应该怎么办。
尚书们合计的结果是,请朱元璋将安南从《祖训录》的“不征之国”里除名。
这事儿其实很好办。
小孩子不懂事,既然道理讲不通,那就只能棍棒底下出孝子。
朱元璋将安南列入“不征之国”,朝廷自缚手脚,安南遂有恃无恐。
朱元璋尤豫不决。
朱棣登基后平安南,一度在安南设置布政司,对安南完成实控。
朱棣驾崩后,安南降而复叛,至宣德二年,朝廷废交址布政司
这个过程,足以证明朱元璋将安南列入“不征之国”的必要性。
朱元璋还没有作出决定,安南已经得知消息,不仅第一时间归还了1万逃民,而且国王还要亲赴应天,向朱元璋请罪。
“朝廷至少损失了10万户,为什么只还回来1万?其馀9万呢?”
朱雄英责问来到乾清宫,向朱元璋赔罪的陈昕。
陈昕是安南国王陈??的弟弟。
“回殿下的话,殿下明鉴,此1万是为首批,本就已经登记在案,我皇兄——”
陈昕努力辩解。
“大胆!”
礼部尚书赵瑁厉声呵斥。
“臣罪该万死——”
陈昕双膝跪地,连声求饶。
朱元璋面无表情,眼神冷漠,手里把玩着朱雄英献上的铁球,略显心不在焉。
“殿下明鉴,王兄已经将逃民编制成册,逃入安南之民不及十万,仅有三万馀人——”
陈昕满头大汗,唯恐惹怒活阎王。
“所以,你们知道有多少——”
朱雄英步步紧逼。
“逃民四逸,藏匿不出,要一一查明殊为不易,殿下恕罪。”
陈昕对答如流。
“陛下,安南欺上瞒下,多行不端,定当严惩!”
赵瑁和朱雄英一唱一和,联手痛打。
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当存慈爱之心,岂能动辄打打杀杀?”
朱元璋突然比朱标还仁义,不仅没有惩罚安南,反而亲手将陈昕扶起来,温言抚慰,并嘱赵瑁将陈昕送回府好生安置,不得为难。
送走陈昕,朱元璋才沉下脸,问朱雄英:“把你的征南之策详细说来。”
这才对嘛。
讨伐安南很容易,关键是如何让安南彻底臣服,永不背叛。
安南陈朝王室虽然是安南本土的京族,汉化非常严重,说汉化,写汉字,用汉礼,几乎和汉人无异。
秦立象郡,范围包括安南北部,开始中原王朝对安南地区的统治。
汉武帝灭南越国,在安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交趾、九真、日南三郡,实施直接管理,持续千年。
陈朝之所以坚称自己是京族,根源在于中原王朝的“自古以来”。
自古以来对于中原王朝周边地区来说太恐怖了,为维持统治的合法性,周边地区纵然生编硬造,也要坚持自己的正统地位。
“击败安南很容易,关键是如何征服;
要征服安南,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,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;
既然京族和汉人无异,需将安南土地在50亩以上的所有民众,迁移至帝国十三布政使司分散安置,使其无法互通有无;
再从江浙之地迁无地贫民至安南安置,设置户所,就地军屯,此为腾笼换鸟;
朝廷皇权不下乡,以地主乡绅管理,隐患极大;
十三布政司乃我大明基本盘,牵一发动全身,不可轻动;
可以在安南尝试打破地主乡绅对资源的拢断,若还是不行,那就只能留地不留人。”
朱雄英的策略比较温柔。
朱元璋不置可否,招来国公议事。
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既然有隐患,何必如此麻烦,全部杀掉就是了。”
徐达风轻云淡。
朱雄英对明帝国,或者说对汉民族又有了新的了解。
“全部杀掉有伤天和,且有唇亡齿寒之虞,殿下心怀天下,志非安南一地,刚柔并济才是王道。”
重回朝堂的李善长洗心革面,力求重获朱元璋的信任。
朱元璋眉头紧皱,打安南容易,钱粮从何而来?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若是学胡虏以战养战,不利于后期统治。
但是等等。
现在管钱粮的又不是朱标。
所以这个问题不需要朱元璋费心,否则要朝臣何用?
想到这里,朱元璋看眼朱雄英,愈发满意。
朱雄英莫明其妙。
咱这一次可是真的啥都没干。
朝廷的旨意到户部。
郭恒再次感受到来自飞龙宫的恶意。
蒋??刚给户部弄来200万石。
再找蒋??就不厚道了。
粮食不是没有。
朱标收不上来。
郭恒可以收上来。
只是那样一来,郭恒就要学蒋??当孤臣,依靠朱元璋的保护,才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。
所以,朝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