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的车夫抢生意。
除年俸之外,每逢年节,研究所都会为工作人员准备食物和生活用品等各种福利。
研究所还有年终分红,数额大概等同年俸。
除了这些福利之外,进入研究所最大的好处是:除匠籍入民籍。
仅此一点,已经足够让匠户们发狂了。
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。
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鲤鱼跃龙门呢。
去社学读书未必就一定能脱离匠籍。
不去的话,肯定没机会。
实际上不仅仅是匠户子弟。
由于朱雄英给铁厂制定的规矩越来越多,生产流程越来越规范化、标准化,连匠户本人也要加强学习,才能适应铁厂的变化。
云子冶用的还是之前的老班底,朱雄英动的并不多。
新设工厂完全按照朱雄英的规定执行,不仅采用计件制度,而且包吃包住,每月还有四天公休。
朱雄英要求的等级制度也在快速推进中,从等级最低的杂役,到技术最好的大匠,朱雄英将工匠的等级划分为9等27级,等级最高的大匠年俸90石,和七品知县等同。
朱雄英也是没想到,他对虞衡清吏司的改革,遭到朝臣的强烈反对。
有道是: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读书人一朝金榜题名,进入官僚体系,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成为一县之尊。
朱雄英大笔一挥,将区区匠户的待遇提高到和知县相同的程度,严重破坏了明帝国的薪酬体系。
读书人十年寒窗,头悬梁锥刺股,到头来却不如区区匠户。
这让人情何以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