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一处,可替代程度非常高。
朝廷出口的瓷器、丝绸、茶叶,天下仅此一家,别无分号。
朱雄英都不用查。
要么是经手官员慷朝廷之慨。
要么是蝇营狗苟,私下里受了胡商的好处。
“可有证据?”
朱标坚持不能无罪而诛。
“虽然没有,想查清却也不难。”
朱雄英祭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。
每一次权力更迭,都会产生新一轮财富分配。
国朝初立,还没有机会完成财富积累,只需对经手官员的财产进行核查,有没有贪赃枉法,一清二楚。
即便清清白白,如此轻易慷朝廷之慨,也应革职查办永不叙用。
朱标还想说话,朱元璋截过话头:“依你之见,又当如何?”
朱雄英早有定计:“帝国所需之物,当召集海外藩属国,通过竞价,从朝廷获得采购配额;
凡出口之物,价格一律在成本的基础上翻十倍,爱买不买;
为确保海运畅通,应天水军应东出扫荡海疆,严打走私和海盗,但凡未持有朝廷出具的勘合,一律作为走理。”
勘合是用于核对凭证的行政制度,既指验证符契文书的行为,也指核验时使用的符契本身。
勘合将符契一分为二,双方各执一半,通过骑缝印章、文本分写等方式实现凭证核验。
明代在对外通商、官吏驰驿、财政管理等场景中,普遍应用勘合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