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三不反对发奖金,不赞成朱雄英发奖金的标准。
朱雄英在接手铁厂时曾规定,铁厂的利润要先拿出一部分用于技术研发和设备维护,以及扩大投资。
剩馀部分才能用于福利奖金等支出。
为保证工人的利益,朱雄英强行规定,用于福利奖金的支出,不得少于五成o
虞衡清吏司下设的工厂,还要拿出一部分利润用于偿还帝国银行的投资贷款。
这样一来,虞衡清吏司下属工厂的奖金,就将低于50。
金三认为三个月的薪水,足够管理人员和工人过个肥年了。
今年要还贷款,奖金少发点。
明年要开新厂,奖金再少点。
后年大匠和督匠每人配了一部新马车,这部分支出继续从利润里面扣。
如果规定可以随意更改,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,再好的规定也会流于形式。
金三作为朱雄英的大管家,尽职尽责。
金三宁愿自己不要奖金,也想把更多利润留在飞龙宫。
旁人多半认为金三有点傻。
可这就是金三飞龙宫总管位置稳如泰山的原因。
去年冶金清吏司发奖金,就曾引发诸多风波。
都辛辛苦苦干一年,凭什么只有冶金清吏司发奖金?
是,铁匠干活是辛苦。
可边军卫国戍边难道就不辛苦吗?
不仅辛苦还危险呢。
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难道就不辛苦,没有农夫种粮食,铁匠吃什么?
固然慈悲为怀,若把视线只放在冶金清吏司,格局小了。
“这里的均”,指的是机会;
若是指结果,这和将人不为己、天诛地灭”恶意解读为人为财死、鸟为食亡”有什么区别?”
朱雄英不理会质疑声音。
铁厂已经缴足了税,完成了对朝廷的义务,多劳多得,剩下的都是自己的。
要说格局,边军抢回来的战利品,也没有分给铁厂,为什么铁厂的利润要分给边军?
说白了还是嫉妒。
朱雄英虽然坚持帝国是一个整体,但是反对吃大锅饭。
铁厂的利润,是从业人员夜以继日全年无休一文一文赚回来的。
边军想给家人挣好日子,可以去杀敌,一个人头一亩地,朝廷的政策已经给了,能不能拿到手,各凭本事。
若是好吃懒做,坐等天上掉馅饼,只好去做梦。
金三哑口无言,只好接受朱雄英的爆论。
的确是爆论。
普遍意义上,这里的“均”,恰恰是指结果。
而且是符合身份和阶层的结果。
这就是朱雄英要重新解读经典的原因。
儒家内部也分为许多学派。
董仲舒这一派之所以被历朝历代所推崇,原因就在于这一套儒家理论,适合维护统治阶层的统治,本质是为统治阶层辩护。
朱雄英坚持这样做,已经做好了面对流言蜚语的准备。
没想到第一个阻力却来自春和宫。
这还是浙东民变的后遗症。
浙东的民变,影响了浙东及周边地区的税收,这让朱标几乎愁白了头。
民乱不仅导致税粮减少,而且平叛又是一大笔支出。
傅友德和蓝玉、常茂平叛有功,爵位不升,奖励总是要给的。
参与平叛的官兵同样要奖赏。
为节约开支,朱标都恨不得要拿宝钞发工资了。
虞衡清吏司和冶金清吏司却大肆奖赏。
这分明是将春和宫一系的脸面摁在地上摩擦。
朱雄英这里,还有一堆朱标没有兑现的白条。
朱标没好意思直接找朱雄英要钱。
而是希望从帝国银行周转一二,让朝廷度过难关。
周转!
说得轻巧。
朱雄英要是同意,怕是皇叔借荆州,一借永不还。
父子情深。
朱雄英终究不忍看朱标坐困愁城。
于是朱雄英建议朱标以朝廷的名义,发行债券。
“何为债券?”
朱标好奇。
朱雄英解释完,朱标瞬间黑脸。
合著这玩意儿还得还。
而且还得给利息。
朱雄英脸更黑。
堂堂太子,居然想当老赖,朝廷的脸面都要被你丢光了!
不出意外,官司又打到乾清宫。
“要利息也就罢了,年息两成与抢劫何异?
民众将钱存入帝国银行,年息仅为五厘,贷款年息也仅有一成而已;
为何国债的年息要三成?
如此利欲熏心,不当人子,不成体统!”
朱标怒斥朱雄英。
“为何?”
朱元璋看朱雄英的眼神略带不善。
熊孩子发奖金倒也罢了,偏要制定什么章程,还永为定制,这还如何体现皇恩浩荡呢。
即便不以皇帝、太子的名义发奖金。
哪怕朱雄英是以的名义发奖金,也可以趁机收买一波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