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皇太孙> 第104章 国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4章 国债(2 / 2)

有了制度,奖金是天经地义,理所当然,谁还念朝廷的好?

“不把利息定高点,谁会对国债有兴趣呢?”

朱雄英理直气壮。

《大明律》明文规定,民间借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36,“月息不过三厘”,超出即违法,不仅需退还利息,且放贷者还会受到惩罚。

虽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《大明律》还明文规定,禁止暴力催收,若因讨债闹出人命,需以命偿命。

朱雄英将国债定为三成,虽然相对于民间借贷利息稍低,胜在稳定有保证,还是可以卖出去的。

朱元璋眼珠子转了转,看看朱标,又看看朱雄英,默不作声。

虞衡清吏司和冶金清吏司名下的工厂,在朝廷应缴的税收之外,每年还要上缴百分之十利润至内库,作为给皇帝的私人分成。

外贸的利润,则需上缴三成利润至内库。

所以朱元璋不仅是皇帝。

而且还是帝国当之无愧的首富。

“那也不应该这么高!”

朱标认为一成就够了。

“好好好,一成就一成,只要你能卖得出去,当我没说。”

朱雄英不抵抗。

现实会教育朱标的。

“呵!”

朱标冷笑,转身就走。

朱雄英惊讶,我爹今天太有骨气了!

朱标回到文华殿,命沉英宣各部尚书,集思广益。

半个时辰后,尚书们齐聚文华殿。

朱标经过测算,朝廷至少要发行500万贯的债券,才能补足缺口。

如果按照朱雄英说的年息三成,一年仅利息就要150万贯。

一成仅需50万,朱标还是有信心的。

尚书们听完,面面相觑。

“殿下,臣愿认购1万贯。”

郭桓主动认购,为朝廷排忧解难。

尚书们虽面无表情,看向郭桓的目光都颇为不善。

这个狗东西为了拍太子的马屁,开口就是一万贯,这让老夫该如何是好?

认的少了,目无君上,不为太子分忧。

认的多了更麻烦,尚书一年俸禄不过700石,哪来的那么多钱?

“郭卿,孤并非摊派,而是集思广益,寻求对策。”

朱标还没有糊涂到这份上。

尚书们纷纷松了一口气。

不是摊派就好。

“殿下,若将国债分于十三布政使司,可迎刃而解。”

马上就有大聪明死道友不死贫道。

“十三布政使司若得此良机,必趁机加码,为祸天下。”

马上就有人反对。

“尔等谬矣,各地布政使司嗷嗷待哺,真正有钱有粮的,乃是各地卫所。”

更有大聪明将矛头对准军方。

“若论钱粮”

郭桓欲言又止。

“钱粮如何?”

朱标追问。

“殿下,帝国银行贷款年利仅一成,和国债利率相当,若能将国债售于帝国银行,岂不美哉。”

郭桓的建议让很多人眼前一亮。

朱标苦笑。

以朱标对朱雄英的了解,朱雄英之所以将国债的利率定为三成,恐怕打的就是让帝国银行接手国债的主意。

别人怕朱标赖帐,朱雄英是不怕的。

虞衡清吏司和冶金清吏司的税款,都是通过帝国银行缴纳。

朱标若是敢赖帐,朱雄英就敢从财部的帐上,将钱直接划走。

“如若不成,那就只好苦一苦百姓了一l

朝廷遍地大聪明,苦一苦百姓已经形成路径依赖。

朱标脸色黑如锅底,召集群臣本想讨论个上中下策,没想到讨论的结果却是下下下策。

也不全然是下策。

至少由帝国银行接手国债这个思路是对的。

可是应该如何说服朱雄英呢?

朱标茶饭不思。

徐妙锦实在是看不下去,提醒朱标解铃还须系铃人,对付朱雄英应该去找马皇后。

朱标大喜,出门直奔坤宁宫。

坤宁宫岁月静好,马皇后最近这段时间迷上了朱雄英献上的麻将,只要闲来无事,就叫上几名朝廷命妇打上几圈,与民同乐。

听完朱标的诉求,马皇后看向朱标的眼神就带了些许鄙夷。

当爹的自己没能耐,居然想请奶奶帮忙对付孙子,这还是朝野公认的仁义君子吗?

“母后,雄英固然经营有方,唯利是图,利欲熏心,终究失了王道,长此以往,如何了得?”

朱标希望马皇后加强对朱雄英的教育。

“君子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,岂能背后搬弄是非?”

马皇后对朱标告黑状的行为很不满。

朱标脸色涨红,无言以对。

马皇后虽然不认为朱雄英唯利是图,问题还是要解决的。

朱雄英到坤宁宫的时候,朱元璋也在。

朱标主动让步,将国债的利率提高到两成,希望帝国银行接手。

朱雄英飞快的和朱元璋交换了个眼神,欣然应诺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