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雄英并没有承诺由帝国银行购买。
而是包销。
朱标不清楚这两者有什么区别。
区别大了。
之所以是包销,而不是购买,是防止朱标出现路径依赖。
朝廷的财政又不是今年才开始紧张,而是年年拉饥荒。
帝国银行确实有钱。
但是帝国银行里的钱不是朱雄英的,也不是帝国银行的,而是储户的,是虞衡清吏司下属数十万工人夜以继日创造的。
储户把钱存入帝国银行,前提是帝国银行规范业务,不滥用职权,不私自挪用。
如果朱雄英可以随意修改帝国银行的业务范围,那帝国银行迟早会沦为朱雄英,或者是皇室的小金库。
“你准备如何包销?”
朱标好奇。
“父王,想不想赚点零花钱?”
朱雄英想把国债推销给朱标。
朱标瞬间黑脸。
“年息两成,以朝廷信誉为质,五年翻番,这钱赚的合理合法,所谓天予而不取”
朱雄英化身送财童子,恍惚回到朝九晚五的牛马岁月。
“呵”
朱标不屑一顾。
在朱标看来,朱雄英纯属多此一举。
朱雄英主持武英殿朝会期间,将宝钞提举司并入帝国银行。
宝钞提举司成立于洪武八年,隶属工部,专门负责大明宝钞的印刷、发行,以及相关事务。
宝钞刚推出的时候,一贯约等于一两银子,可以购买一石米。
随着时间推移,由于宝钞不受控制的滥发,宝钞的实际购买力在逐渐下降。
在应天,目前一贯钞只能买到八斗。
这还是秋粮刚入库,市场供应充足,一贯才能买到八斗。
待到明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,一贯钞就只能买到五斗了。
朱标病愈复出后,尝试将宝钞提举司重新归于工部。
被朱元璋拒绝。
朱标之所以在亏空上大做文章,目的亦为宝钞提举司。
“皇祖父?”
朱雄英见朱标不买帐,换个人继续推销。
“咱不缺零花钱一”
朱元璋也不买。
朱雄英大恨,不买不就买吧,话说的还这么难听,难怪人家写小作文骂你。
“皇祖母?”
朱雄英继续。
朱元璋惊讶。
500万石不是个小数目,全天下唯有朱元璋有能力吃下。
朱元璋还以为朱雄英会纠缠不休,等朱元璋过足了瘾,朱元璋再顺水推舟。
没想到朱雄英居然这么轻易就放弃。
“雄英啊——
—”
马皇后虽然不忍看朱雄英窘迫,却爱莫能助。
这要是三五百石,甚至三五千,马皇后帮也就帮了。
五百万超出了马皇后的能力范围。
马皇后也想看看,朱雄英如何把国债卖出去。
朱雄英快快而去。
“瞧瞧你们父子俩做的好事!”
马皇后待朱雄英走后,才向无良皇帝和太子开炮。
朱标脸红,这事做的确实不地道。
“雄英年少,不知世道维艰,正好趁此良机,让雄英历练一番,也好让雄英明白人心险恶。”
朱元璋并非刻意为难朱雄英。
朱雄英在接手虞衡清吏司之后,在“文圣人”的基础上,成为朝廷的“财神爷”,一时风头无两。
历史上有太多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的先例。
朱元璋希望朱雄英能成为大明的“武帝”。
“呵”
马皇后轻笑。
虽然马皇后不知道朱雄英如何把国债卖出去。
马皇后莫名对朱雄英有信心,相信朱雄英一定能卖出去。
朱雄英没让马皇后失望。
转天,朱雄英从帝国银行,以江北纺织厂为质,贷款400万,全部用于购买国债。
朱元璋和朱标傻眼。
朱雄英在坤宁宫的时候信誓旦旦,不能挪用帝国银行的钱用于购买国债。
这又有什么区别?
区别大了。
“帝国银行按照程序,派出人手依照江北纺织厂的经营情况,对江北纺织厂进行严格评估,确认江北纺织厂的价值,符合帝国银行的贷款标准,所以才按照程序放款,有何不可?”
朱雄英强调“程序”的重要性。
贷款有抵押和无抵押,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“纺织厂乃虞衡清吏司财产,岂是你说抵押,就能抵押的?”
居然朱雄英强调程序,朱标也从程序出发。
“纺织厂没雇虞衡清吏司一个人,没让虞衡清吏司花一文钱,没用虞衡清吏司一粒粮,凭什么说纺织厂是虞衡清吏司的?”
朱雄英在这个问题上,决不让步。
朱标愕然。
朱元璋眉头紧皱。
纺织厂的工人,是从匠户中招募的,而且是以女工为主,的确没用虞衡清吏司的官员。
成立纺织厂所需的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