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节奏。
不止朱元璋跟不上,李成桂也跟不上。
锦衣卫侦得高丽开始集中兵力后,朱雄英加大了对高丽的监察力度。
高丽的征兵工作,进行的很不顺利。
和国土潦阔的中原王朝不同,高丽境内多山,土地稀少,偏偏又人口众多,问题比朝廷更严重。
高丽人口多是因为很少发动战争,自立国之后,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,人口仅凭自然增长,已有今日之规模。
以朝廷的实力,朱标尚且要为发动战争所需要的钱粮犯愁。
高丽除了人,啥都没有。
这种情况下高丽居然还敢进犯辽东。
朱雄英合法怀疑王祸和李成桂是不是吃错药了。
“这也不一定,王禑或许只是嘴上说说,李成桂必另有所图。”
李善长老辣,一语道破天机。
“不管高丽人是否只是嘴炮,既然高丽人有不轨之心,必以雷霆万钧之力,灭其道统,犁庭扫穴。”
蓝太平向往为朝廷建功立业。
此次北伐,常森功劳卓着,凭借俘获伪帝、伪太子受封忠勇伯,羡煞旁人。
常森的功劳是朱雄英白送的。
换成蓝太平,蓝太平可以做得更好。
蓝太平只有羡慕,并没有嫉妒。
常森自幼和朱雄英一起长大,对朱雄英掏心掏肺,朱雄英卖国债的时候,蓝太平虽然也买了些,但是并没有和常森一样,为了买国债不惜举债。
常森的忠勇伯,是他应得的。
朱雄英矢志为朝廷开疆拓土,肯定不会到此为止,蓝太平亦有机会封侯拜相。
“莫急莫急,等咱们料理了安南,一个一个来。”
朱雄英现在最重视的还是安南,且容高丽再蹦哒几天。
九月初十,朝廷下旨在旧港设宣慰司,封沉行为荡海伯,任职宣慰使。
朱雄英把沉行叫到飞龙宫,面授机宜。
“三年之内,无论你用任意方式,若能将爪哇尽收囊中,则封王指日可待。”
朱雄英给沉行画了个大大的饼。
“臣定全力以赴,尽收爪哇献于殿下。
3
沉行被朱雄英许诺的前景深深吸引。
截止到目前为止,朝廷一共只有四位异姓王,分别是中山王徐达、开平王常遇春、岐阳王李文忠,以及宁河王邓愈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四位异姓王全部都是死后追封,且王位不能继承,乃是只属于其本人的殊荣。
朝廷月前刚册封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为曹国公。
朱雄英即便只封沉行一个爪哇公,也足以让沉行赴汤蹈火了。
以区区一介去国遗民,一跃成为朝廷的公爵,这升迁速度比沉庄亦不遑多让。
朝廷自郭桓开始,也打破惯例,开始给文官封爵。
沉庄只要勤勉为官,封爵亦不是梦想。
朱雄英不会让沉行孤军奋战,派常森前往旧港,和汤醴一起协助沉行,完成朱雄英交办的任务。
常森惊讶,他还没有做好外放的准备。
常森虽然比朱雄英大四岁,只要没有成婚,以勋贵的标准,就不算成年。
常遇春已经不在了,常森亲母亦早逝,马皇后主动把任务接过来,为常森查找良配。
“到了南洋之后,要充分利用南洋诸国的内部矛盾,驱使他们自相残杀,尽收渔翁之利。”
朱雄英提醒常森,非常人行非常事,若想为朝廷开疆拓土,立不世之功,就不要受道德约束。
“殿下且宽心,三木知道该如何做。”
常森清楚自己的定位。
朱雄英身为,荣誉是不能有污点的。
常森不在乎生前身后名,只要能为后世子孙搏一个大大的前程,常森愿效仿白起,以自己的污名,成就朱雄英的伟业。
朱雄英不会让常森背锅。
官字两张口,只要话语权控制在朱雄英手里,如何解读全凭朱雄英心情。
自从北征开始后,《邸报》和《日月》就开始连篇累,对北征进行持续报道。
《邸报》和《日月》没有将报道的重点,放在明军的所作所为上。
而是对胡虏的暴行进行集中报道,为明军的所作所为查找合法性。
其实也没这个必要。
国战不容儿戏。
朝廷立国不过十馀年,很多经历过前朝的人依然在世,提起前朝的“包税制”、“除夜权”等等,明人无不破口大骂,咬牙切齿,恨不得将胡虏挫骨扬灰。
21世纪的基因测序表明,汉族人的基因血统,尤其父系血统高度统一。
为保持血统的纯洁,汉人付出的代价堪称惨绝人寰。
前朝时期,很多地方的汉人,会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摔死。
在这种情况下,即便明军真的型庭扫穴,也会得到所有明人的强烈支持。
至于那些写小作文的。
和后世百科那些不显示民族的神秘人一样,不可说。
朱雄英有个帐本,诸如茹太素、詹徽之流,朱雄英一一记录在案,迟早是要清算的。
常森、沉行离京后,朱雄英又开始不安分,想去趟西南,看看沐英准备的怎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