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天然小说>其他类型>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> 第61章 第一次公开说明会,我当众念烂尾清单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1章 第一次公开说明会,我当众念烂尾清单(2 / 3)

舞台第一次用是宣传队来拍视频,从那以后就是婚礼+白事打牌场;

厕所离家太远,大家宁愿回家上;

宣传栏上贴的,永远是前年的“致家长一封信”。

这些项目,纸面上都有漂亮的名字:美化环境、提升品味、改善民生。

合在一起,就是一整张“脸上抹粉、脚下踩坑”的村。

我念着念着,心里那股复杂的东西越来越清楚:

以前我总觉得,他们是被“命”坑了。

现在才知道,被坑之前,大家是认真想过要过好日子的。

“下面这个——”我顿了顿,看了一眼坐在前排的我爸,“生态鸡舍项目。”

全场沉默了一瞬间。

“这个就别说了吧。”有人低声说,“都过去了。”

“过去没过去,是你们说了算吗?”另一个声音怼回去,“贷款那会儿,我可是看见谁签字的。”

视线齐刷刷往我爸那里飘。

我爸整了整衬衫,站起来,不等我开口,先对着话筒说:

“没啥不能说的。”

他声音有点哑,但不抖。

“生态鸡舍那年,是我签的担保。我以为能给村里多一条路,结果鸡瘟一来,全阵亡。”

“贷款欠下去,最后是我们家一点点还掉的。”

“今天你们要骂,就骂;要记,就记。反正那时候我也是这么咬牙过来的。”

他这一段话,比我念十行总结都管用。

有人叹气,有人沉默,也有人小声说:“那几年你家确实紧。”

我碰了碰麦,接过话头:“所以在清单最后一条备注里,我写了两句。”

我把那两句读出来:

“一,别再把单一农产品,当村里唯一出路;

二,别再让个人,为集体项目做孤独的担保人。”

念完这句,风正好从河那边吹过来,把横幅吹得“哗哗”响。

气氛压了一下,又缓下去。

我看了眼表,还没到点。

最难的,还在后头。

我翻到清单最后一页。

“下面这一条,是梁总发给我的。”

我抬头看了眼梁思曼。

她没抢话,只是点了下头,算是把话题顺给我。

“《老龙山生态观景台简易协议》。”

台下的人一脸茫然。

“啥观景台?”

“我们这儿有观景台?”

“有我们怎么不知道?”

我把那张协议高高举起来:“简单翻译一下。”

“几年前,有人看中了老龙山想搞观景台,签了一个很简单的协议——山挖一点,钱给一点,将来再说。”

“结果呢?钱没给明白,山挖了一块疤,工程停了;我们这边连个正式项目号都没看到。”

我指了指河对面那块秃秃的山脚。

“就在那儿。你们每次经过都能看到,只是没人告诉你,那算一个‘项目’。”

人群里有一阵明显的骚动。

“原来那块是这样?”

“我还以为是修路顺带挖的。”

“怪不得那一片地老感觉怪。”

王支书的脸,在我余光里僵了一下。

旁边另外一个老干部皱眉:“当年镇里说只是挖挖土,没说观景台啊。”

我没去看他们,只对着话筒说:

“这件事我们家当时也不知道。协议不是我们村签的,是上一任镇领导私下给人批的。”

“但——”我压低了声音,“山是在我们这儿挖的。”

“坑也是留在我们这儿的。”

“所以今天,这一条也要写在古柳的烂尾账上。”

我把那张协议放到桌上,压在清单最后。

沉默,大概有半分钟。

周甜的直播里,弹幕刷过去:

【卧槽,这村是真敢讲】

【第一次见村干部当众承认烂尾】

【那你们以后还敢搞项目吗】

她没说话,只把镜头往前推了半点。

【系统提示:】

【简单说:大家虽然生气,但生气的对象从“互相埋怨”变成“那几张纸”。】

“你可以别用‘怨气扩散系数’这种词吗。”我心里吐槽,“听着像我在调游戏数值。”

【现实就是大型线上游戏。】系统一本正经,【你负责当这张地图的 g。】

“那我工资呢?”

【……】

台上,我把清单合起来,深呼吸一口。

“今天这个会,”我看着台下,“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哪一个项目有多丢人。”

“是为了以后再有人拿着一叠纸来,说要在古柳搞什么大事的时候——”

“你们脑子里先闪过这张清单。”

“问一句:‘你准备怎么收尾?’”

有人在下面“嗯”了一声,很重,很实在。

“还有一点。”我顿了顿,“我知道你们当中,有人特别想把这一切算到一个人头上。”

目光不约而同往王支书那边飘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